經歷了一年多金融危機的艱苦考驗,中國物流業或將于2010年迎來自我轉身的最佳時刻。
業內人士認為,2010年中國物流業將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并可能成為其在后危機時代實現結構調整、深化發展的轉型之年。與此同時,基于散弱的發展水平和仍不明朗的經濟走勢,物流業仍需保持冷靜觀察姿態,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加快推進產業重組,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新興技術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在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政策推動行業發展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在征求意見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草案有望落實對物流行業的稅收支持政策,物流業各環節營業稅稅率可能統一調整為3%,具體細節尚在討論之中。除此之外,國家還考慮在三年規劃期內對物流企業給予優惠的稅收政策。
正是在政策導向的推動下,物流行業作為惟一一個入選的三產行業,在去年2月,搭上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專家曾表示,作為物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細化政策,包括煤炭物流在內的六大專項規劃的制訂工作已近尾聲,并將于近期出臺。
雖然細則的內容和出臺時間尚未明確,但很多物流企業對此懷著極大的期待,不僅希望獲取一些短期發展的實際利益,還希望促進一些關系著行業長遠發展的機制的變革。
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姜超峰表示,此前業界已經形成了一個建議方案,希望以下內容能在細則中得到充分體現:
一是稅收優惠。倉儲業5%的營業稅過高,2007年以后土地使用稅提高1到3倍、有些地方甚至提高10到15倍也給企業增添了過重的負擔,而對倉儲業既征收營業稅又征收房產稅的做法也有不合理之處。
二是土地保障。由于對稅收貢獻過小,以往物流項目的批地要求比較嚴格,土地經常得不到保障。
三是物流園區的總體規劃。雖然現在各地都在抓物流園區建設,但缺乏從國家層面、每個地區、每個城市層面的總體規劃。
四是交通協作體系建設。多式聯運是物流業走向深化發展的必然途徑,但當前卻受到交通政策、部門和地區分割等因素制約,亟須政府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交通物流協調機制。
業界人士認為,這些建議既著眼當下,又放眼長遠,如能獲得重視和采納,將對幫助物流企業更好地走出危機以及整個產業的深化發展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資本市場也因此蠢蠢欲動。在2009年申請創業板的108家企業中有8家物流及相關企業,成為創業板的行業大戶。很多證券機構表示,這是個開始,預計2010年,伴隨物流規劃細則的出臺物流板塊將全面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