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咨詢公司Aplixpartners日前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制造的成本在攀升,主要是源于四個因素:人民幣較之美元的匯率變化;在物流費用方面的增加;存貨及倉儲成本的提升;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其實,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漸漸消退之后,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反思:如何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如何才能提升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需要反思的問題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圍繞著“成本、質量和效率”展開,而這三個關鍵詞正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三個核心要素。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企業其實想知道的是:如何優化自己的供應鏈?怎么通過優化供應鏈來降低成本?怎么通過優化供應鏈來讓顧客獲得更好的體驗?
要找到答案,首先需要了解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水平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在被眾多人士認為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的2010年,中國也正日益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中國制造”正在重塑世界供應鏈體系。然而,與此相比,二十年來中國制造商的供應水準還有待提高。有研究數據顯示:大約只有不到20%的中國企業能完全滿足海外客戶的需求。
正如世界500強萊得公司中國區總裁克里斯伍德沃所說:“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結合當前時代背景,從供應鏈的角度關注企業,跟蹤并深入探討企業供應鏈的升級路徑。我們希望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業內人士以及物流服務供應商共同分享他們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經驗及革新成果。
基于此,2010年2月2日,來自國內供應鏈研究和實踐領域的專家齊聚報社,舉行沙龍。與會專家就2010年供應鏈新趨勢與變革進行了深入而專業的探討。
●趨勢一:訂單式物流興起
趨勢描述:2010年,“物聯網”概念將進一步升溫,并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物流技術熱潮。有人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稱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它由智能交通、智能電力、智慧物流組成,其中就智慧物流而言,一個突出要求就是,建立以訂單趨動生產的物流方式。
焦點話題:要想從競爭藍海中脫穎而出,現在的企業必須學會如何迎合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企業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訂單式物流?什么樣的行業才能扎根訂單式物流?
訂單式物流適合模塊化行業
何明珂:何謂訂單式物流?它指的是生產模式是訂單式的、由訂單式的生產而產生的一種物流需求。從2010年情況來看,訂單式物流將有標準化、技術創新能力強等特點,市場基本上是生產引導型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做訂單式物流。現在的訂單式物流基本上集中在汽車制造業、家電制造業等,它們的特點是產品模塊化、標準化,并且原材料供應來源很多,市場在不斷的升級,這種升級是隨著新產品的開發而演變的,并非單純的需求拉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