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已成為我國ICT行業的熱點之一,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均看好物聯網的長遠發展,并上馬諸多項目,開始了新一輪的圈地運動。面對物聯網如此高速的發展勢頭,近日業內專家紛紛發出了“避免泡沫化”的預警。那么,對于物聯網是否會泡沫化,我們可以參考2000年的美國互聯網產業泡沫現象,從泡沫形成機理進行分析。
在1993年,克林頓政府發布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理念,積極推動互聯網的建設和應用。互聯網在免費出版、即時資訊、免費通信方面的諸多優點,使其具備了廉價、高效的媒介價值。伴隨世通、網景、雅虎等互聯網企業股價的飆升,無數的DOTCOM公司紛紛出現,吸引了大量風險投資的涌入。由于相信未來全球將需要無處不在的寬帶接入,固網運營商紛紛借債購進光纖設備以建設高帶寬網絡,移動運營商則花費大量現金購買3G牌照。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客戶需求支撐和有效的商業模式,無數的光纖和3G網絡資源處于閑置狀態,最終形成了巨大的互聯網泡沫。
綜合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優秀創意——良好預期——羊群效應——資金吸引——產出超過實際需求——泡沫形成”6個階段。其中影響泡沫化的主要因素為是否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以及資金沉淀規模。
對比我國物聯網發展階段,目前業界都看好物聯網的發展空間,紛紛開展對物聯網的規劃和投資,羊群效應正在逐步形成中。未來影響我國物聯網泡沫化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
其一,基于我國人力資本廉價優勢和安全性考慮,客戶需求空間有限。互聯網的本質是“草根產業”,不易控制,但擁有開放的、源源不斷的創新應用,初期更適合個人和家庭;而物聯網具備很強的專業性,本質是“精英產業”,控制力強但創新動力有限,初期更適合于政府和企業。政企客戶使用Cye.com.cn物聯網產品不外乎希望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但在我國人力資本低廉的前提下,物聯網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值得商榷,而標準的不統一、平臺的分散建設也對物聯網在提升效率方面的作用畫了問號。此外,物聯網的安全性和隱私性也是制約客戶使用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