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風險等是否告知時,該人員并不掩飾地稱,“一個人想表述一個事情的話,只會把對他有利的一面表述出來,而不會說缺點的,這是肯定的!”
搶注“河北鋼鐵門戶”的趙女士說,她之所以會付款,完全是受了誤導而一時頭腦發熱。事實上,她付完款就后悔了,而且至今她也沒有想明白,這些門戶能怎樣為她帶來收益,因為她根本就不懂這一行。
常州市的吳女士在冷靜之時也感覺不對勁。她說,通過在手機上的操作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像對方所夸口的。經聯系多家已注冊的手機行業門戶,她對于靠門戶盈利的期望蕩然無存。
針對客戶的質疑,中科聚盟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堅持,其產品的稀缺性是客觀存在的。公司從2007年作為最早投身該領域的機構優先占領了眾多門戶資源,為客戶建立的行業門戶毫無疑問是國內最早的,直到今天,仍無其他同水準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因此其稀缺性是毋庸置疑的。
中科聚盟還表示,該項目市場前景良好,投資價值明顯。目前已有部分門戶獲得了較高的瀏覽量,同時實現了收入方面的突破。不過,公司承認,要想通過移動電子商務真正達到讓擁有門戶的企業短期內實現投資回報和贏利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
【成為阿里巴巴絕非易事】
據了解,相關的投訴不僅僅涉及中科聚盟一家企業。而投訴者則分別來自杭州、寧波、溫州、義烏、紹興甚至是省外的河北、江蘇、上海等地。
眾人陳述了一個共同的“受騙”路徑:運作方采用集體營銷的方式,利用人們對3G、電子商務等概念的模糊認識,渲染“手機門戶”的短缺性及投資價值,并營造出爭購的氛圍。在誘人下單之后,對方卻又以種種理由拒絕退貨。
既然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為何還要“設局”促銷?既然是很搶手的稀缺資源,為何又遲遲轉讓不出去?既然是下單了就不能退,為何不給購買人設置一個“冷靜期”?眾人疑問重重。
手機行業門戶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是否具有投資的價值?
有業內人士告訴《市場導報》記者,移動互聯網進入了3G時代,在手機上建立一個類似于阿里巴巴一樣的平臺,在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移動互聯網未來的整體繁榮,與個別企業將取得成功并無直接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