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大于競爭?
東風集團計劃未來5年投資30億元發展新能源汽車;長安集團計劃2020年新能源汽車要占其總銷量的30%;一汽集團則將技術主攻的方向瞄準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并將混合動力系統商品化量產的時間表鎖定在2012年。這是“央企電動車聯盟”整車及電驅動專業委員會三家整車企業的“雄心壯志”,各自為政的意志能否在聯盟之下有所轉移,是關乎“領軍者”成敗的問題。
然而,問題不止于此,充電與服務專業委員會有國家電網、中國普天、中石油、中石化、南方電網以及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牽頭,除了新能源汽車大戰之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博弈也開始在全國上演。
國家電網宣布,今年將建設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6200個充電樁,并將逐步擴大投資;緊隨其后的南方電網,去年12月,南方電網在深圳投資建成的兩座充電站、134個充電樁啟用。現在,南方電網的遠景規劃是將充電設施的建設密集程度和汽車加油站相當,2010年的目標是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
在電網公司爭相建設充電站的同時,石油巨頭們也在第一時間加入了這場紛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這三大石油巨頭紛紛表示進軍新能源產業,搶先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
8月23日,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宣布,將會通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未來將會把現有的加油站改造為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而早在2009年7月,中國普天和中海油兩大央企就共同注冊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該公司定位為“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能源供給專業運營商”。
9月3日,中國石化汽車行業技術合作中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舉行了“加強產業融合,服務汽車時代”的戰略簽約儀式。未來三年,雙方將在技術研發、標準制訂、產品應用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攜手推進石化和汽車行業的合作,共同實現兩個行業的內涵式增長。
普天海油充電站項目總負責人謝子聰甚至表示,今年底,普天海油會在25個城市中選1-2個城市來作為實施示范工程的試點,明年一年的時間,普天海油就要把這個城市網建設好。每5公里就要建一個站,把城市全部覆蓋,就跟中國移動一樣,不留盲區。
基礎設施建設,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即便如外界判斷:國家電網作為電能提供的上游,中國石化作為電能貿易的下游,最終形成合作格局是必然趨勢。因為國家電網僅僅在征地這一問題上就不易突破,而中國石化也難以繞開國家電網自成體系。但如何盡快理順,關系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以及民營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資金導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