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報道:果農盧國起開著三輪車拖著好幾筐蘋果來到棲霞市的大柳家蘋果批發市場,他布滿皺紋的臉上的笑容是因為今年家里種的四畝半蘋果賣了個好價錢。
今年的蘋果收購價錢特別高:一斤80mm的一級紅富士收購價能到達3塊1毛錢。 “從來沒見過這么高的價錢。” 年近六旬的老果農說去年同樣大小和品質的蘋果收購價只有2塊左右一斤。
蘋果只是今年輪番漲價的農產品中的一例而已。 大蒜,綠豆,大白菜這些農產品從09年開始就連續漲價。當消費者在抱怨超市的蔬菜水果越來越貴時,許多媒體報道和市場分析把農產品漲價指向了游資炒作。但農業專家指出,游資炒作只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一部分,除了近年的氣候變化和災害導致水果主產地減產之外,農藥,化肥,柴油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甚至儲存農產品的冷庫公司的迅速發展,都成為各種農產品漲價背后的推手。
蘋果減產:一場果農樂果商愁的收購戰
今年在各地收購的果商們普遍感覺,能收購的蘋果也越來越少,而前來收購蘋果的人卻越來越多。果商孫士賢從97年就開始收購水果,表情嚴肅的他今年的心情顯然沒有果農們輕松。他指著腳下一袋剛從果農手中買來的紅富士抱怨,“就這樣的殘果還得兩塊一斤。去年這種只能算殘果,到今年都算成三級果了。”隨著可收購蘋果的減少,蘋果的收購質量標準也降低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