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與運用,使企業的發展不再取決于資本規模的大小,而取決于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使用
2010年8月,僅淘寶網在線商品數量就超過了5億件,并且每天新增1000萬件。這樣的數據伴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與運用,正在改變著我們對企業邊界的認識及其生產經營方式。企業的發展不再取決于資本規模的大小,而取決于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使用。只有準確把握這一趨勢,企業才能在新的競爭格局中調整戰略,求得生存與發展。
企業邊界的傳統認識
企業為什么會出現?是什么因素限制著企業的邊界(規模和范圍)?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關乎企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及其實現途徑的選擇。但由于企業是一種創新能力極強的組織,其存在形式和本質會隨著創新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又使得這些問題一直難以得到很好地解決。
傳統西方經濟學對于企業邊界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創始人亞當·斯密。他認為企業的存在及其邊界與勞動分工密切相關;生產技術使勞動分工進一步深化,引起報酬遞增和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新古典經濟學則把企業看作是完全同質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認為在給定技術條件的最優化決策下,企業的規模邊界是清晰而簡單的。
與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新制度經濟學則把交易費用(成本)作為企業存在與規模邊界的決定性因素。羅納德·科斯認為,企業和市場是兩種不同又可相互替代的協調生產和資源配置的手段。在企業之外的市場中,價格機制調節著生產,在企業內部市場交易被取消,由管理者通過行政組織機構來協調生產。這兩種協調生產的手段都是需要成本的,包括相對價格的搜尋成本和市場交易的談判和簽約費用等。奧利弗·威廉姆森進一步從資產專用型、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三個維度對交易費用進行了定義。當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費用低于市場的交易費用時,企業作為一種替代市場的、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就產生了。同樣,企業規模擴大雖然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但同時增加了組織管理的成本和市場交易費用。當規模擴大節省的交易費用的邊際好處被組織管理成本上升的邊際壞處相抵消時,企業的規模不再改變,否則就會出現總成本上升,利潤反而下降。
可見,在新制度經濟學看來,企業的存在及其邊界取決于企業管理費用與市場交易費用的比較,因而應該是明晰的;企業規模與市場規模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企業規模的擴大意味著市場規模的縮小。但實際上決定企業邊界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外部的生產技術條件、交通通訊環境、資本數量、信用制度、市場結構、產業結構、政府政策、法律法規等,以及內部的企業目標函數。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成本與收益狀況,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程度。尤其是在互聯網絡迅速發展的條件下,企業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不清。
現代企業的邊界及經營方式
互聯網對企業邊界和經營方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現在它既能夠使企業的有效邊界擴大,又能使企業的有效邊界縮小。利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平臺,再小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網絡直銷和外包形式把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規模做得非常大,而不受資本的限制;大型企業則可以大大降低從訂單的獲取、原材料的采購、生產管理到產品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使生產規模和銷售渠道無限擴大。
其次表現在企業規模與市場規模可以同步擴大。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受生產要素可得性的制約和管理效率下降的影響,存在規模報酬遞減規律,使得企業的規模與市場的規模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但在網絡經濟模式下,極低的網絡使用費用和極其廣闊的市場,加上定制化生產眾多的產品和服務能分攤固定的初始成本,就可以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和零售渠道,即使是滿足需求曲線中那條長尾末端的需求,其銷售規模也是相當大的。“長尾理論”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