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供需矛盾是主因
社會上比較流行的分析評論都認為此番中藥價格大漲是由游資炒作引起的。“部分藥材受氣候等限制,只能在某一個地方生產,給投機商制造了壟斷收購的機會。”浙江省中醫院藥房主任錢松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認為,目前國家對房地產市場實施嚴控政策,大量資金游向了藥材市場。投機商利用中藥材有易儲存特性,大量采購并哄抬了價格。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洵則認為,不排除有游資炒作的可能,但是這也僅限于部分品種中藥材。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的主因還是供需矛盾問題。
周洵表示,由于今年我國中藥材主產區西南、西北等地頻遭自然災害,玉樹地震、西南大旱等自然原因導致了中藥材產量的下降。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勞動力流失也是造成中藥材減產的重要原因。”前兩年中藥材價格一直浮動,很多藥農認為市場難以預測,甚至很多人賠本,藥農積極性遭受打擊,種的人就更少了。
“雖然漲價發生在今年,但其主因供需矛盾還需追溯到幾年前。”周洵解釋說,中藥材生長周期相對較長,需要兩年到三年時間甚至五年的時間,很多藥農在幾年前為了規避風險已經減產甚至不再種植。
中藥材產量下降已成事實,但其需求量卻在逐年遞增。據統計,前三季度我國中藥商品進出口額為18.4億美元,同比增長20%。其中,出口額為13.5億美元,同比增加20.5%,目前我國中藥材出口市場已經從原來日本、韓國擴展到歐洲、美國等地。再加上近年來國內“養生”風日盛,除了治病用藥外,市民購買進補養生類藥材的數量也大增。據統計,中草藥在國內的市場2009年的交易量達到5000-6000億元。
浙江省中醫院藥房主任錢松洋認為,本次中藥材價格大漲,混亂的中藥材交易市場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周洵并不否認。
據了解,國家曾在1996年對中藥材市場進行了一次大整頓,當時100多家中藥材專業市場被砍到只剩17家。“但中藥材屬于農副產品,國家沒有相關的標準去制約它,中藥材交易價格隨行就市,不能像糧食一樣有國家統合經銷和儲備,很難管理。”周洵表示,由于中藥材的農副產品性質,目前除了17家專業市場外,各地又出現了很多不規范的市場,使得投機商有跡可循。
“中藥材市場亟待出臺一個行業標準,設置行業準入。”周洵表示,提高中藥材流通領域準入標準才能改變藥商良莠不齊的現狀,規范市場交易。據悉,目前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市場專業委員會已經啟動了行業標準和準入制度設置計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