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盲點可能出現誤判
但記者采訪中發現,大部分珠寶零售商都否認這種行為是行業潛規則。“一般企業不會主動去做低含金量。我們有時候為了保證在加工過程中的損耗,還會主動要求將18K金的含金量調高到76%。”廣東一家珠寶企業負責人稱。
記者調查獲悉,18K金等非鑲嵌產品,國家的檢測機構在產品上市之前沒有強行檢測規定,有些企業自檢的、有委托第三方檢測的、也存在根本就沒有進行檢驗的。“目前檢驗貴金屬的方法主要分無損檢驗和有損檢驗兩種,有損檢驗主要有火試金、ICP等離子光譜儀器檢測等方法,無損檢驗流行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等儀器檢測。”上述珠寶企業負責人表示,有損檢測成本太高,只能用于個別抽檢。
由于檢測標準不統一,珠寶企業在跨省運營中存在很多監管問題。據悉,由于國內檢測機構之間存在利益競爭,往往部分獲得廣東證書的珠寶到了異地卻很難過關。
小知識貼士
國家標準G B11887-89規定,每開(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縮寫,常寫作“k”)含金量為4.166%,18K =18 4.166%=74.998%(750%)。在理論上100%的金才能稱為24K金,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100%的黃金,所以規定:千足金 含金量大于99.9%,足金 含金量不小于99%。
根據產品的需要,18K金另外25%的貴金屬組合后:
18K藍色K金:75%+鐵(適當的) 18K黑色K金:75%+濃鐵
18K紫色K金:75%+鉛 18K黃色K金:75%+鎳+銀+鋅
18K玫瑰K金:75%+銅+銀+鋅
18K白色K金:75%+銀+鎳+鉑+鋅或75%+鈀,呈略帶青黃的白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