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國慶李總作為成功人士,站在美國紐約,同時也邀請往日的初戀女友一同分享IPO喜悅之際,京東商場的劉強東卻忙著奔走于武漢、宿遷等地,圈地建設倉儲物流。李總是個性情中人,能夠不忘往日陪她走過5年的女友一起分享,也會在用戶抱怨當當配送之際,追問“你拿什么操!”但遺憾的是,就在他沉浸喜悅之刻,京東的劉強東卻在挖他的墻角,殺向氣勢洶洶地圖書電子商務,李總很顯然也了解這個對手不容忽視,所以,也不會忘記在微博表面淡定著,而背后也在布局,如何狙擊京東。
我們暫且不清楚,究竟劉強東關于當當封殺京東事件是否真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京東這個對手也著實讓當當害怕了……這或許不僅僅是劉強東高調宣布京東圖書要永遠比當當便宜。當當的股價下跌或許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暫時表現,事實上,盡管是國內首家百貨B2C上市公司,但當當并不是中國B2C概念股最優質的一個代表。至少,卓越、京東是這么認為。當當的估計下跌更應該看作是被資本市場高估之后的中國股的價值回歸。一句話,當當不是B2C最好的公司,至少,目前看來如此。
好吧,言歸正傳,京東上圖書,對于當當而言就那么可怕么?答案是肯定的。擺在當當面前的路,只有往百貨發展,在百貨三強制中,當當之前有京東,而卓越跟當當相比較也其實相差無幾。更為重要的是,就從業務構成而言,卓越百貨占據它收入的50%,而當當只有可憐的20%左右,也就是說,當當目前有80%的份額都來自于圖書銷售。一旦京東進入此領域,那么…這叫釜底抽薪。更何況,當當、京東相比較,當當可憐的客單價與3C京東相比較,那叫小巫見大巫,京東百貨一方面擁有著更為快速的物流配送,而另一方面也有著更高的客單價,所以,百貨競爭,當當勝算基本很少。即使與老冤家卓越相比較,當當百貨也是落后了……
那么京東為何守著如此龐大的3C,以及新起的百貨,非得要上圖書,死磕當當呢?首先是戰略上對于當當的牽制。一句話,未來三家(具有亞馬遜百貨網絡商場)潛質的競爭之中,當當、卓越都依靠圖書起家,既然競爭對手有的業務,我就算不指望它賺錢,我也必須得有。這是從戰略層面對于競爭對手的牽制。這叫釜底抽薪。其次,對于京東而言,無論3C業務如何風生水起,但依舊難以維持利潤,關鍵在百貨業務。但是,但是,我平時買電器可以去你那,你那有優惠低價,我買百貨為什么非得上你們家呀?憑什么讓我上你們家買呢?一句話,3C類產品,無論怎么樣,屬于大宗消費品,一個消費者,一年難得一兩回光顧你們。這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要想讓顧客經常光顧你們,培養起顧客的忠誠度,必須提高顧客的黏性,讓他們經常來逛。而圖書,至少相比較3C類產品,它是一個經常需要更新消費的,能夠提高消費者重復購買的。既然如此,那京東就不得不推出諸如,圖書等能夠提高消費者重復購買率的產品了。
既然要進入圖書市場,既然前面有了絕對老大當當,而老二卓越勢力也不容忽視,那么在消費者心中產生差異化呢?劉強東劉總氣魄很大,殺殺殺,價格戰!不為別的,就是希望把兩家都拖入燒錢游戲之中,看誰能夠堅挺到最后。電子商務,尤其是號稱要做中國亞馬遜的百貨大網購平臺,淘寶商場來了,那么剩下3家,京東、當當、卓越或許只有一家未來能夠活得好一些……
當然,在我看來,電子商務亞馬遜是個開頭,但其實也是個不好的開始,而當當更是電子商務被資本市場誤讀的一個神話。亞馬遜之于美國有它獨特的線下物理世界零售形態所對應。國內是否也成立?這確實是個未知數。電子商務,不應該僅僅是渠道的定位,它或許還有更多更多的內涵需要發掘。有幸的是,我們看到了諸如vancl這樣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快時尚服裝企業。如果僅僅是基于渠道定位,我最想了解的一個答案便是,一旦傳統制造商(李寧、聯想、鴻海)、零售商(百利、上品折扣)覺醒的時候,當當、京東們該怎么辦?至少,現在看來,淘寶商場已經發力了。
最為怪異的是,電子商務這個被誤讀夸大的神話,通過低價、低價還是低價的手段與傳統渠道決裂,但它們也品嘗到了自釀的苦果,艱難的盈利歷史,并且原本輕快的模式變得越來越肉身沉重。而不得不從品類擴張,不得不加劇了與供應鏈的矛盾沖突,這也讓它們越發迷惘,變得越來越笨重(越發人多……),變得越來越慢(看看當當、卓越的配送即知道)……
IPO不是終點,它只是戰爭的升級而已。京東來襲,當當、卓越,淘寶商場,或許所有的電子商務企業都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電子商務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呢?難道僅僅是低價么?如果是這樣,作為零售渠道定位的京東、卓越、當當而言,這是多么可怕的一個悖論啊只有低價才能贏得消費者,三家爭霸中為了勝出,我們又要不斷地提供更低的價格,但很顯然,低價是賺不到錢的,從服裝到尿布,再到圖書、鉆戒,甚至還有汽車…都有低價電子商務了…我們還能依靠什么賺錢呢?事實上,厄運早已注定,誰都無法擺脫這個循環,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