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嗅覺游走在投資者和企業家之間
記者:您曾在花旗銀行、雷曼兄弟這樣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工作過,這段經歷這對您以后的事業有什么幫助?
沈南鵬:這8年的投行生活,我至今仍覺受益匪淺。我想把投行的工作形容為“壓縮餅干”。也許你在一個公司做財務需要20年才能把公司整體了然于心,可是做投行的話,也許只要三年就能把握和洞悉一個企業的命脈。更重要的是,投行是一個“高屋建瓴”的職業。從事投行的人,接觸到的一般都是上市公司的CEO或董事長,他們對一個企業或行業的視野更有“領導人”的大氣和洞察力。這樣你學東西就比別人學的更快,學的更多,學的更好。另外在我投行工作的經驗非常寶貴,那里教會了我很多方法。比如,看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長久發展,企業家和投資者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企業家可以從投資者那獲得更多啟迪。
記者:您既是企業家又是投資家,您更喜歡哪個身份?當時在投資銀行做得有聲有色,為什么會忽然放棄這份工作,冒著風險去創辦攜程網呢?
沈南鵬:早在1998年年底,我曾經投資了一家反黑客軟件公司。當時的互聯網還不太熱,但是我在投行工作中接觸的人、我在加州的很多同學,都不斷向我灌輸互聯網的思想。看到美國互聯網發展得那么火爆,我就決定投資互聯網。
后來我和建章、季崎三個人在上海一起吃飯,我們很自然地談到了能否在互聯網上做些文章。大家談到了新浪、網易、搜狐,想著還有什么產業能和互聯網結合出火花,建章首先提出了改造傳統旅游產業的想法,就這樣,攜程網隨后誕生了。
至于風險當然有,你知道,這是有很大的機會成本的,不過中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大家都不希望只是做一個旁觀者,而是作為主導者參與。其實,當時除了要實現個人理想,最重要的還是覺得創業的風險可以控制的。如果我還想回美國,要在投資銀行中找到工作,隨時還是可以回去的。
攜程做的東西門檻并不高,從剛開始就有很多人想復制這個模型,記得我們1999年創業的時候,類似企業有五到六家,經過一個互聯網的寒冬,生存下來、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型的,也就攜程和一兩家追隨者。由于攜程的成功,還有很多企業想進入這個市場分一杯羹,我個人感覺,競爭越來越激烈,攜程作為領先者的地位越來越牢固。
玩轉“納斯達克”
記者:2003年底,攜程在美國上市,正是這一破冰之旅,引領了百度、分眾等眾多企業在納斯達克成功登陸,也正是這次創業使您一戰成名。您作為成功人士,能不能給創業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忠告?
沈南鵬:我覺得創業就像做數學題一樣,應當從最簡單的入手。拿攜程來說,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是先從酒店訂房開始,這是攜程網的“初級版本”。相對訂票,訂房是更為簡單直接的切入點。只要顧客在網上拿到訂房號,自己帶著行李入住即可。所以第一年攜程網集中全力打通酒店訂房環節。這種幫人訂房的簡單工作,或許是很多海歸不屑去做的。但是不要忘了,你是在中國,要服務的是中國大眾。還有,創業者要有能力去改變,可以不斷去嘗試,不斷調整自己的想法。但反過來,投資者對于項目的把握要有更大的確定性,要對商業模式有一些深層次的判斷。
記者:現在您已經辭去了在攜程網總裁的職務。但除了攜程之外,您創辦的如家酒店連鎖也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您是怎樣發現經濟型酒店這種商業模式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