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有一年我去美國,經過達拉斯,從郊外開車到市內,也就30分鐘車程,在道路兩邊閃過的低星級酒店有30來家。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利用攜程的獨特優勢,發展出一塊新的業務來。我們看到在中國高檔的酒店外資都已經進來了,連鎖的酒店占了相當的規模。但低端的酒店里面,一方面很少有連鎖的品牌,另外以前那種連鎖的招待所也好、酒店也好,產品和服務都比較差。
換一個角度來講,成功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有一定的進入壁壘,而不是競爭對手一介入就會把你原有的商業模式打破。于是我們選擇了如家。如家所處的行業、管理的壁壘其實很高。尤其是隨著企業的規模化發展,產品不斷進行全國化復制,管理的壁壘會越來越高。公司在50多個城市有運營,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要開設同樣的店面,要求企業必須要通過統一的標準來實現管理上的高度一致。不管在任何一個國家,這類企業發展到最后,都會只剩下幾個品牌。
做經濟經濟型酒店我相信我們是在一個行業的非常早期。我們是從經濟型酒店起家,將來我們會往上往下做一些多品牌發展,都是可能的,我們會打造一個受消費者歡迎的酒店品牌。
記者:如家選擇了連鎖經營的模式。在服務上肯定要存在標準化與差異化的矛盾,比如到西南,地域不一樣,當地消費者所喜歡的東西可能略有差別,那個時候,如家的產品能否像在上海、杭州一樣受歡迎?這個問題您怎么看?
沈南鵬:我們恰恰是在產品的復制上面有更高的關注度。如果產品能夠被復制、被當地客戶喜歡,我們可以開到兩百到三百家如家快捷酒店。我們首先會保持產品的一致性,當然,不同地區有細微的差別,但房間設置、寬帶上網、浴缸等不會變。就是在保持主題不變的情況下適應各個地區不同的需求,不同消費者的心理。不是所有的連鎖業都有優勢。如家連鎖經營后,和當地的酒店有本質的區別,比如,有一家同樣規模的小酒店,對于一個北京來的客戶,可能沒有機會找到那家酒店,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但是如家不同,曾經住過上海如家、北京如家,自然就會選擇杭州如家。在酒店行業,連鎖行業在全國發展確實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找到了能將人生價值最大化的職業
記者:您作為一個創業者,找到了具有核心競爭力商業的商業模式并堅持下去,所以最終取得成功,攜程、如家都是如此,短時間內您讓兩家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是不是對操作公司上市上癮了?
沈南鵬:(笑)我個人的興趣就在于,運用自己在攜程等企業任職期間所積累起來的經驗,去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快速、健康地成長。這也促使我轉到風險投資這一行。我覺得只有作為投資者才能最廣闊地發揮我的才智。于是我和和同為海歸創投的張帆共同成立了紅杉投資中國基金,開始了風投的生涯。此后,我感覺自己找到了能將人生價值最大化的職業——投資者。
記者:無論是作為創業團隊的核心,還是投資銀行家,您的資歷都相當豐富。2005年9月,您與紅杉資本合作創立紅杉中國,您與紅杉資本是一種怎樣的合作模式?
沈南鵬:紅杉的投資風格,一般是讓最了解當地情況的人來決策。在印度,紅杉就是收購了當地一家經營多年業績出眾的風險投資基金,把名字改成紅杉印度,然后仍以同樣的團隊獨立決策。同樣,對于新成立的紅杉中國基金來說,我和我的搭檔是真正的投資決策人,而紅杉資本在全球的團隊,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出謀劃策。我們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團隊有著非常密切的溝通,但經驗不是可以通過個案總結出來的,而是要看一只基金怎么建立自己投資的風格,如何做盡職調查,如何做投資決策。
我們投資過酒店、地產、傳媒、體育用品等等,如果從美國的投資思路來看,紅杉中國目前的投資分布是不可想象的,但這就是紅杉中國作為“當地決策者”的意義。比如說,有些行業在美國屬于傳統行業,沒必要投資,但在中國卻剛剛開始,未來有很大的市場。這樣的案子,當然需要由我們去發現。
在這四年中,我們得益于跟美國伙伴的合作,他們30多年的歷史沉淀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但路得一步步走,我們不可能將別人三十年走過的路,在一年之內走完。投資也是一種文化,需要文化底蘊的積累,而我們正在摸索一條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成熟的、長期的投資之路,它的出現需要時間。我相信,四五年之后,我們的投資肯定會更好,正如紅杉資本所堅守的一句話,“下一個投資是最好的投資”。而從更短的時間來看,我認為明年的投資情況會比今年好,這不是體現在某一個項目上,而是體現在我們的投資理念、投資經驗與投資沉淀上。當然,這一短期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對企業、對企業家有更多的觀察與更深的了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