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前,作為“十二五”期間的重點發展領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規劃將對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支持。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沈龍海曾表示,節能環保產業規劃近期就要出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行業政策、稅收優惠、資金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行業產值將有更大提高。
1月4日有消息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保部等15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已報國務院審批,將于2011年初下發。
住建部環境衛生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劉晶昊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固廢論壇上表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已經告別了技術之爭,在2011年進入市場開放階段。
固廢處理資源化將在“十二五”期間快速發展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三種。工業發達國家由于能源、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焚燒處理比例逐漸增加;填埋法作為垃圾的最終處置手段一直占較大比例;農業型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以堆肥為主;其它一些新技術,有如熱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術。
有行業內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幾乎所有的垃圾處理項目都采用“到場垃圾處理費”的算法。各地現在采取的垃圾處理費用都是采取財政支付的辦法。
上述分析師表示,由于排污收費機制不完善,制約了我國現階段固廢處理產業的發展。我國大部分固廢處理設施,都是政府投資建設由下屬事業單位運營的。各地政府向居民和企業受氣的固廢排放費,遠遠不能滿足當地固廢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費用,大部分需要地方財政補貼。
而目前這一財政支出使很多城市無力繼續負擔,很多城市的垃圾處理廠由于財政支付不及時或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出現了停產和環境污染治理不合格等問題。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預測,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排放收費制度將逐步完善,固廢處理產業的投融資主導方將從政府轉變為企業,固廢處理產業市場化進程將不斷加快,但是如果不能建立合理的環境污染經濟制度,固廢排放主體不承擔主要的固廢污染處理成本,僅依靠政府補貼,固廢處理產業很難做到可持續增長。
固廢處理資源化是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傳統的固廢處理產業主要通過污染物處理收費來盈利,其終端產品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隨著循環經濟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固廢處理資源化作為實踐循環經濟的重要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正在加快。
“目前,相關產業內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如富春環保、華光股份、盛運股份、桑德環境等。而如果15部委聯合制定的意見能夠通過的話,帶動的產業投資會讓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受益。”上述業內專家表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