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投資有道的人都有過每天晚上別人睡覺自己起床對著電腦炒外匯賺錢的經歷。一把初始的美元存入銀行的戶頭,通過與英鎊、歐元、瑞朗和澳元的輪番倒手,用不了幾年就能獲利匪淺。特別是前幾年金融危機,他人正遭遇股市滑鐵盧,而賺慣了穩定收益的炒家們在大波動中成倍收獲。 不過,炒外幣,始終是有個“外”字。而當人民幣也被稱作外幣時,滋味就大不相同了。昨天有消息說,中國銀行允許美國分行的客戶開立賬戶,把人民幣作為外幣進行買賣。這意味著美國人也能炒人民幣賺錢了。據悉,個人每天可以兌換4000美元,而對于機構則尚未有具體限制,交易的市場是設立在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已經毋庸置疑,只是沒有時間表。倒不是監管部門不想說,的確是要看具體的進程而定。比如作為基礎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不斷擴大,海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都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或許可以猜想一下,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也許真的會在2020年前實現,只不過模式和其他國家不同,香港市場向全世界開放,境內市場向香港市場的主要做市商開放。這樣既保證了可自由兌換的靈活性,也保障了安全。不過,究竟如何實現還得看現實。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步伐越來越快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