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編織的浮云
于靜(職員):賣口水,賺口水,畢竟還“賣之有物”,與那些空手套白狼的前輩相比,這不論是創意還是膽量,都差得遠呢!好多人應該還記得月球大使館的那位CEO,早在2005年,河北人李捷便聲稱拿到美國人丹尼斯·霍普的授權,公開出售月球土地,后被工商局以“投機倒把”叫停。隨著“投機倒把”從各種法律法規中被剔除,月球狂人復出了。不過這位仁兄現在學乖了,每銷售一塊“月球土地”,附送一把“智能傘”,價格168元。此招頗為高明,賣傘?賣“月球土地”?誰能說得清,錢進了腰包才是正道。不管是賣“月球土地”,還是賣“美少女的口水”,聰明的商家心里明白得很,知道沒人會真的掏錢購買這些“寶貝”。神馬都是誘餌,愿者上鉤來;商家吆喝得起勁,看客大不必跟著起哄,神馬都是浮云,一笑而過!
批判
低俗的噱頭
畢曉哲(市民):明知無價值、也根本賣不出去的“商品”,網站商家竟然還拿來做廣告,說白了就是賺人眼球、達到一個唬人的“噱頭”的目的。只不過,這個“噱頭”還是極為低俗的“噱頭”。就和前段時間網店熱賣童子尿那樣,這樣“侮辱消費者智商”的銷售行為,商家其實也知道根本賣不出去,他們賺取的不過是自家網店的“人氣”,只是這無疑讓原本泛濫的“網絡三俗”雪上加霜。
范軍朝(市民): 網店店主想出奇制勝,靠“人無我有”的策略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原本無可厚非,但拿“口水”在網上招搖就太過分了。網上開店做生意固然有很大的自由度,較之實體店少了許多限制,但作為網店老板,應該有生意人起碼的素質,千萬別光顧著出風頭,而將社會公德和一個公民應有的良知拋到九霄云外。
反思
離奇“水貨”擊中網購軟肋
孫海強(公務員):這些所謂商品能堂而皇之地擺上網絡貨架,折射出多重問題。一者,在購物網站中,誰來給上架商品的質量把關,有沒有具體的商品市場準入條件或要求;二者,政府相關部門和購物網站,對網絡店鋪有沒有落實監管責任;三者,當發現問題商品時,除了刪除網頁鏈接,相關的商家和網站該給消費者怎樣一個說法。近年來,網購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伴生出消費煩惱。從本質上講,網絡購物環境混亂,與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或不作為有直接關系。如果不能修補這個漏洞,今天下架了“美少女的口水”,保不住,明天又上架“美少女的洗澡水”。
建議
購物網站如何反“三俗”
郭楊陽(學生):盡管淘寶網認為“賣口水”與其出售規則不符,刪除了鏈接。但讓那么觸目驚心的產品出現在店鋪上,并賺取了26678人次的閱讀,還是讓人對淘寶網的實時監管效率感到不放心。提高購物網站的監控效能,可以有以下幾個方法:其一,通過技術層面的改革,提高店鋪的即時監控效力,可借鑒一些門戶網站的發帖審查技術,增強對惡俗店鋪、不合格甚至違法店鋪的免疫力;其二,嚴格產品審核過程,既要防盜版、防假冒,又要防這種低級“噱頭”;其三,要加大懲罰力度,整肅那些嘩眾取寵的商家。只有形成多方互動監督,才能形成健康合法的銷售平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