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1日召開的全國規范網吧經營秩序經驗交流會上,文化部副部長歐陽堅表示,網吧市場規模在2009年已達886億元,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吧原有總量規劃不變的情況下,未來五年將大力推進網吧連鎖,逐步取消單體網吧。(1月12日新華網)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嚴琦提議,關閉所有社會網吧,政府辦公共網吧。曾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如今,文化部提出逐步取消單體網吧,又引起了公眾熱議。應該承認,網吧市場確實存在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問題,單體網吧特別是單體黑網吧監管比較困難。有的業主違規經營,不認真核對上網人的身份信息,接受未成年人上網,甚至引發安全事故,衍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大力推進網吧連鎖經營,逐步消除單體網吧。有利于促進網吧產業朝集團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其規模優勢、管理優勢不必贅言。但是網吧預備起連鎖經營,其負面效應也不可小視。比如,于法無據,原有單體網吧的出路,連鎖網吧店大欺客,容易造成壟斷經營局面,等等。
《反壟斷法》第八條明文規定: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市場競爭本該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網吧市場發展到底何去何從,應該讓經營者與消費者在合法的市場框架內公平博弈,做出選擇,由市場說了算。個體副食店與連鎖超市可以同時存在,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井水不犯河水;網吧行業為何不能百花齊放?如果單體網吧守法經營,依法納稅,文化部又有什么理由把單體網吧趕盡殺絕呢?文化部如此監管市場缺乏法律依據。
文化部擅自提高網吧市場準入門檻,推進網吧連鎖經營,涉嫌權力干涉市場。既侵犯了單體網吧經營者的權利,還容易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形成少數網吧品牌壟斷經營的局面。網吧連鎖經營,把持網吧市場定價權、解釋權自然不在話下;文化部打造文化行業的“中石油”、“中移動”壟斷經營航母也指日可待。但是單體網吧的合法經營權與消費者的市場選擇權被剝奪。文化部涉嫌權力越位,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
取消單體網吧法律依據不足,頗有因噎廢食的意味,問題一大堆。但是,換個角度看,網吧行業的監管問題值得關注與思考。不管網吧是連鎖還是單體,在商言商,其營利本質是一樣的。在我看來,監管不偷懶,引導網吧行業健康發展,督促網吧守法經營,更好為消費者服務,斬斷網吧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利益鏈條。這才是文化部的分內職責。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網吧禁止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網吧必須查驗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中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等。有的省市還出臺了重罰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網吧的地方法規,但是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的例子屢見不鮮。
現在的問題是,網吧管理實行的是文化部門牽頭,工商、公安部門配合的多頭管理體制,表面上看,管理很規范,實際上中看不中用。形成了重罰輕管,有利益的事就上,沒油水的時候誰都不管理、誰都不愿意負責任的尷尬局面。當然,取締黑網吧,強化網吧管理、實行身份驗證,重罰違規網吧業主是解決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問題的重要步驟。
但是如何落實這些管理措施,不能指望網吧老板良心發現,也不能指望重罰違規網吧,甚至關閉單體網吧就一勞永逸。事實上,只要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的經濟利益動機存在,孩子有上網需求,重罰也不能嚇退違規網吧。文化部與其熱衷于推進網吧連鎖,取消單體網吧,還不如明確自身職責定位,守土有責。與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實現綜合治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