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月份的煤炭進口比去年同期相比,已經下降了五成左右,這也直接致使廣東省內的煤炭庫存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
在國際上,日本核危機和中東北非動蕩的局勢開始波及世界能源市場,煤炭價格扶搖直上。國際油價4日繼續上漲,到當天收盤時,紐約和倫敦市場油價均再次刷新兩年半高點。
瑞士礦業巨頭斯特拉塔與日本中國電力株式會社簽署了本財年(始于4月1日)的供應合同。在倫敦上市的斯特拉塔將以每噸130美元的價格向后者供應用作燃煤電廠燃料的電煤,較2010~2011年度每噸98美元的價格上漲了32.6%。據介紹,最新的合同價格也高過2008~2009年度的每噸125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為渴求能源的亞洲設立了一個價格基準。
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師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項合同超出了市場預期。合同價格反映了亞洲電廠消耗的高熱值煤炭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過去6個月里澳大利亞的天氣惡劣以及總體需求日益強勁,特別是中國與印度的需求。
無論如何,這個價格在中國都不具競爭力,綜合各項成本,各類煤種進口成本已經比國內企業從山西采購貴了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部分公司的煤炭進口已經基本停滯。
煤電聯動再擱淺
上述各種情況表明,一邊是部分省市電煤供應緊張,另一邊是發改委不允許重點電煤合同漲價。這讓火電廠與煤炭供應商面臨兩難之境,誰來化解這一矛盾?
東興證券分析師周宏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煤價格談判一直面臨困境,電煤價格成為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都十分頭疼的問題。他認為,在目前高通脹的局勢下,煤電聯動機制暫時還不能成行,何況電價關系民生,不能輕易上漲。
他解釋稱,煤炭價格早已市場化,而電價依然由國家調控,目前重點合同電煤價格雖然被要求不許漲價,但企業也許會通過供應低燃燒值的煤等手段變相漲價,因而這次發改委特別指出不能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合同價與市場煤價有大約200元/噸的價差,因此重點合同煤中鎖定價格的越來越少,兌現率也越來越低。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報告判斷,2011年重點電煤合同實際執行價格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上調30元/噸左右。如屆時電價不能得到有效疏導,火電企業的虧損面可能進一步擴大。
2003~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初,我國各地曾出現程度不同的“煤荒”、“電荒”及“油荒”。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這是電力改革停滯、供需雙方沒辦法進行有效交易導致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