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斌的飛機停在溫州郊區,僅供自己和俱樂部成員平時玩玩,也就是常說的“黑飛”,完全不承擔商務活動的作用。“合法起飛手續太復雜了,我們只能自己偷偷飛著玩。”
每年朱松斌都會和自己俱樂部的會員一起到美國,過足飛行癮。他告訴本刊記者,美國太方便了,高速公路兩旁就有飛機租賃的地方,只要你持有中國民航局頒發的航空駕照從租賃到申請,半個多小時就可以上天了。
花如此大的經濟代價在國內卻不能過足飛行癮,讓朱松斌心里始終有些糾結,不過對于翱翔的熱情卻從不曾減少,甚至遇到事故也不會退縮。
“從性能上說我的直升機在8米以上不能懸停的,有一次在30米的位置我懸停著,就出現顛簸,當時我不停地安慰身邊的朋友別害怕,朋友卻還笑著說,你開飛機都不怕,我坐飛機的怕什么。”朱松斌說。
虞智武告訴《望東方周刊》,他的駕照也是全程在廣州考取的,通過嚴格的血壓和大腦反應度體檢后,繳納了24.3萬元學費,上了總共45個小時的課,課程非常辛苦。
“我最長的飛行時間是40分鐘左右,也是在溫州地區。”虞智武說,“不僅飛機價格不菲,飛行支出也很貴:俱樂部的4人座260直升機,加滿2000元約1.5桶的航空油,只能飛行約500公里。”
玩飛機的朱松斌和虞智武目前都還沒有購買自己的私人公務機,虞智武向本刊記者透露,“今年我們一起去了幾個航展,就是想合買一架公務機,考慮到自己企業的發展和公務機的價格,合買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兩人都坦言,第一次上天的確害怕,人也會抖,不過做好安全措施后事故率就很低了。“飛機上了天,你只能聽老天爺的了,害怕也沒有用。”朱松斌說。
空中冒險家們
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一時,旅美華僑陳瑋從美國城市孟菲斯駕駛自己的單引擎輕型飛機TBM 700起飛,開始他的“親情中華。快樂飛翔”環球飛行。
在未來的70天里,陳瑋將飛越三大洲的20余個國家,總行程4萬公里。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成為第167位駕單引擎飛機環球的飛行者,也是第一個環球飛行的中國公民。
而74歲的蔡先培先生,可能是目前國內年齡最長的飛行愛好者。據 《中國周刊》報道,從路上開越野、騎馬術,到海上玩游艇、駕帆船,再到天上開飛機,蔡先培玩了個遍。而且,玩的空間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
今年74歲的他,還陶醉在年輕時的回憶中,“抗戰那會兒,我報名空軍,想的是開戰斗機,因為家里是地主,被談話回家了。”現在,即使是坐民航飛機,飛機起降的十幾秒內,蔡先培會閉上眼睛,雙手向前,模擬著自己駕駛操縱桿的感覺。
中國第一個拿到私人飛機牌照的飛行者卻是田威新。
1990年,正在喀什電視臺當記者的田威新奉命去采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制的“蜜蜂3C”型飛機。采訪結束后,田威新獲得許可上天體驗了一把。那時,他暗自決定“這輩子就是省吃儉用,也要買這么一架飛機”。
2001年9月,通過北航方面的牽線,田威新和該校一批教師一起,前往北京昌平區小湯山,參加輕騎兵航空俱樂部的飛行培訓。那一年,田威新38歲。
體檢、理論考核和飛行技能考核,是考取飛機駕照必經的三關。2001年9月,田威新在民航指定的醫院順利通過了體檢。同一年年底,他通過全部考核,拿到了廣東省第一本民間飛機駕照。隨即,他立刻向北航飛行培訓中心訂購了一架價值近15萬元的“蜜蜂3C”型飛機。
通用飛機駕照培訓興起
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援引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批準的29所海外飛行員培訓學校中,有近一半位于美國,提升了近年來美國國內對私人飛行員執照日益下滑的需求。
捷一飛行大中華區總裁余志豪告訴《望東方周刊》,目前參與私人飛行駕照培訓的一般是公司的CEO、高層主管,還有一些計劃要買飛機的人群;商業飛行駕照主要是一些尋求職業轉變的在職人員。“相比較來說,高中畢業生、大專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對于商業飛行駕照學士學位比較感興趣。”
他介紹,目前在捷一飛行學習私人飛行駕照的費用是1.2萬美元,學習者需通過三級體檢,視力沒有明顯缺陷,家族沒有嚴重的心血管病史的人都能通過,這相對于民航駕照的體檢要求低很多。
捷一飛行,2003年在美國加州成立,2010年中旬,在香港設立了亞洲區總部,短短一年已覆蓋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沈陽、深圳和珠海等地,輻射范圍達到19個省,4個直轄市,在如此短時間內的快速擴張,足以證明中國通用航空領域的需求和發展是驚人的。
余志豪向本刊記者詳細介紹了有關課程,“目前飛行員訓練的課程主要包括地面課程和飛行課程兩部分。其中地面課程主要有:航空業簡介、地面學校預備課程 (PCG)、美國FAA基礎地面課程教員(BGI)、 基礎航空業通信-無線電用語(BCA)、地面學校預備課程 + 基礎航空業通信—無線電用語(CPC)。”
而飛行課程主要包括有:私人飛行駕照 (PPL) 、商業飛行駕照 (CPL),以及一種為取得中學文憑的學生增加競爭力的商業飛行員學士學位 (CPD)的課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