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萬元一集購劇已成常態
“泡沫論”甚囂塵上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國內電視劇生產數量已達1.5萬集,預計全年總數將超過2萬集,比去年增加6000多集,達到歷史之最。電視劇開始邁入“批量生產”的資本時代。
數據顯示,近幾年來國內電視劇市場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尤其在電視劇生產數量上屢創新高。據不完全統計,繼2003年我國電視劇全年生產集數首次破萬后,2009年全年生產402部,2010年全年生產436部14685集之后,截至今年8月份,全國電視劇生產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總量,并且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然而,在這旺盛的生產力之下,卻難掩近八成電視劇無人問津的尷尬事實。
對于我國過剩的電視劇生產,大部分圈內人士均表示擔憂。著名制片人于樸曾表示,產量控制在1萬集左右是最好的狀態,市場超過1.2萬集就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挫傷制作公司的積極性。在此情況下,仍有制作公司“逆流而上”。 在剛剛閉幕的2011北京國際電視節期間,中視傳媒宣布簽下五大名導,將要拍攝5部名劇;華誼兄弟公司也表示,要攜手12位制片人一年打造20部戲;就連此前在業內并不知名的北京大唐輝煌影業投資公司也宣稱一年要拍10多部戲。
對此現象,陜西曲江影視集團總經理貫釗一卻態度樂觀,他表示,目前電視劇市場剛剛駛入快車道,未來一段時間將繼續增速,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不可否認的是,制片方批量生產電視劇已經存在產量過剩的情況,這與各路資本積極進入這一市場有著密切的關系。
據記者了解,近年興起的視頻網站大量收購電視劇版權給過剩的電視劇市場很大的推力,很多劇目價格高得令人咋舌。有消息顯示,目前熱門影視劇的身價已經飆升至30萬-80萬元一集,個別搶手大戲報價甚至達到百萬元一集,而這在幾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2008年時,熱門電視劇《潛伏》每集版權費也不過1萬元,再早時候,版權費基本上就是白菜價。”樂視網總編輯高飛感慨道。激動網CEO鄭錫貴也表示,“2005年時一集100元的片子很常見”。搜狐董事長張朝陽稱,當年《大秦帝國》每集2.5萬元的價格被認為非常貴,而現在不過是市場價的一個零頭。
視頻網站被認為是推動劇集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趨勢來看,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揚,過不了多久,均價逼近電視臺采購價格也不無可能。
視頻網站“瘋狂”購買電視劇版權的行徑也引發了“泡沫論”的擔憂。對此,貫釗一卻認為,就算是現在存在著高價收購等現象,也不足以形成泡沫和虛高的價格,“收購價格的抬高速度還不足以抵消成本抬高的速度,在我們看來,成本價格更高”。
此外,貫釗一還向記者介紹,除視頻網站的資金大量進入電視劇市場,海外投資和基金投資也作為新資本進入了電視劇市場,“就基金而言,這種新資本對整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行業以及對電視劇企業的規范經營有很大好處。”貫釗一坦言,基金是成熟的市場化模式,按照資本運作的形式,實行真正科學的管理改變了以往很多制作單位的戲班子結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