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卡賣嗎?高價收。”走過高樓林立、金融機構云集的北京金融街,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類似的低聲詢問。在許多人眼中,散布在百盛購物中心向北數百米范圍內的這群衣著低調、表情神秘的黃牛黨,堪稱金融街上一道獨特的景觀。而在一些其他城市的繁華地段,此類場景同樣屢見不鮮。
在互聯網上,黃牛們的身影同樣活躍。在百度搜索“回收購物卡”,相關網頁多達191萬個。這些所謂的預付卡回收公司不但有自己的主頁,列出固定辦公地點和詳細聯系方式,還大多掛出類似的廣告語:“可當面在取款機取款,或ATM機轉賬,或陪同把錢存入銀行,也可支付寶交易,可先付款后取卡,絕對100%保證您的資金安全。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大中型企業長期合作者,是最理想的選擇。”
金融街上一位黃牛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最近行情好,每天收幾十萬的卡沒啥問題。別看我們是站馬路的,不比你們辦公室白領掙得少。”
而在逢年過節時,黃牛的生意則更為火爆。“要是手氣比較順,國慶放假干一個星期頂平時三四個月。”該黃牛說。
預付卡行業的“繁榮”,在北京金融街街頭,可以找到最佳例證。
何為預付卡?按發卡人不同,預付卡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營發卡機構發行,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機構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另一類是商業企業發行,只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
經過多年發展,預付卡發卡規模急速擴張。商務部于2011 年初對部分地區300多家商業企業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預付卡銷售規模為14203.33億元,預付卡消費規模達到10399.58 億元。
但與此同時,由于在洗錢、套現、偷逃稅款以及行賄受賄等灰色事件中屢屢扮演負面角色,商業預付卡長期以來也飽受詬病。
“查了整整三天,而且特別仔細,連違規的卡號、金額都點明,我們自己都沒有他們查得清楚。”談起央行某地方分行近日進行的現場檢查,一位預付卡企業人士語氣中透出幾分疲憊。
自9月中旬起,全國多個省份的多用途預付卡企業相繼收到央行通知,接受2-3天的現場檢查。檢查內容涉及外資介入情況、備付金存管、購卡實名制、非現金購卡制等。
一位業內人士將此番檢查視為監管機構對預付卡領域“一整套連環拳中極有分量的一拳”,“很多和預付卡業務相關的人從前都是悶聲發大財,以后的日子肯定不會這么好過了。”
正如該人士所言,在正常的商業鏈條之外,一條另類的預付卡產業鏈已然形成并愈發壯大。在這個灰色的利益鏈條上,發卡機構、簽約商戶、消費者、黃牛黨可謂各得其利,都能分一杯羹。
黃牛遍地
黃牛黨,是預付卡利益鏈條中不可缺失的一環,他們就像千萬條靈動的觸角,活躍在這條生態鏈的末端。
記者調查得知,根據購物卡面值和使用范圍的不同,黃牛回收價格略有差異。單用途預付卡的回收價一般在卡面價值的八五折至九折之間,而多用途預付卡根據使用范圍的廣度,價格大約為九折至九四折不等。倘若卡量較大,回收價甚至可以達到九五折以上。
當記者表示手頭有價值十幾萬元的資和信商通卡打算出售時,引來了多名黃牛的熱情詢問。幾番商量后,數名黃牛開出了九六折的高價,并表示可以當場交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