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也需要理財,合理安排自己的財務,以應對收入下降、開支費用上升等問題。調查顯示,50歲以上的人儲蓄率較高,但理財意識相對弱一些。我們在這里為各位中老年朋友準備了四條理財錦囊。
錦囊一:“穩(wěn)”字當頭
大多數中老年人不會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應付日常生活及保健醫(yī)療等開支。中老年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也不如年輕人強,因此進行投資理財應優(yōu)先考慮本金的安全,在防范風險的情況下追求更高收益。
有一個有名的資產配置法則叫“100法則”,即一個人可以投資風險程度較高產品的比率等于100減去你的年齡。如一個30歲的投資者,那么投資組合中70%可以是風險資產;但是一個70歲的投資者,風險資產比重就至多只能是30%了。這個法則形象地告訴我們中老年人理財安全為上的原則。風險程度較高的資產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連險、黃金、外匯及其他特殊投資項目;風險程度較低的資產包括儲蓄存款、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中老年朋友在投資時可以進行適當配置。
錦囊二:“活”為要務
中老年人對于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能力較差,對于理財的流動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銀行存款期限越長利息越高,便將所有的錢都存成了三年和五年的定期存款。一旦生病住院急需取錢,只能按活期利率結算,損失很多利息收入。
首先,應預留3至6個月的生活開支放在活期存款上,以備不時之需。其次,投資期限主要以3個月至一年為宜,以保證資產的穩(wěn)定流動。再者,如大額購買長期產品,應問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質押貸款的可能及相關手續(xù)。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可做質押貸款,當然也要支付一定的貸款利息。
錦囊三:“巧”是關鍵
大多中老年客戶喜歡存定期存款,又對高利率的三至五年的中長期定期存款尤為熱衷,這其中也有竅門可循。舉個例子,如果拿3萬元做個三年的定期存款,資金一下子就被凍結了三年。換個方法,將這3萬元三等分,每隔一年存1萬元,都做三年定期存款,接下來的每年都有1萬元到期,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不需要則可再轉存三年。周而復始,既保持了一定的流動性,同時,享受的利率仍舊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高收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其實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在定期存款上,也可應用在各類有固定期限的投資產品上,解決了多數固定期限產品不可提前支取的尷尬困境。
錦囊四:“選”是根本
理財產品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只有合適與不合適。選擇適合需要的產品,需要對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有所了解,切忌偏聽偏信高收益的產品,而應選擇自己熟悉的、市面上常見的、投資標的喜聞樂見的產品進行投資。
中老年朋友們在做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注意比較不同產品之間的差異。比如購買理財產品,可以選擇保本型的產品;購買保險產品,可選擇期限相對較短且資金領取方式更為靈活的萬能險,一般有最低保底收益。至于基金類產品,中老年客戶可選擇風險相對較小的債券型基金,在動蕩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進可攻退可守。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