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暹羅典范廣場,記者問起正在挑選新年禮物的蒂卡蓬為何不喜歡在網上購物,她說:“在商場和集市購物,既便利、又舒服,能看到實際商品、可以精挑細選;而網上購物可能遇到商品與宣傳不符,甚至銷售偽劣商品的情況,因此大部分人就懶得去敲擊鍵盤網上購物了。泰國人更喜歡邀上朋友一起去熱熱鬧鬧的商場集市逛一逛!
除了高級購物中心,各種市場也是游客和市民喜歡的地方。在曼谷的大小街道,只需1米見方的地方,商販們都會擺上鋪位、銷售各種日用品,每月僅需交納五百到一千泰銖的管理費。尤其是各個繁華地段,到了傍晚,人行道全被攤位占上,行人只能從一個緊挨一個的鋪位中穿過。雖然交通不便,但眾多購物者卻悠然地穿行其間、選購自己喜愛的物品。
曼谷的乍度乍周末市場是東南亞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占地15個足球場大小,旺季時每天有十幾萬人流連于上千個攤位之中。這里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舶來品和自己設計商品最多的市場。當地人經常告訴記者:有什么買不到的東西,就到乍度乍市場去,一定可以買到。
泰國地處東南亞中心位置,各國商品在這里匯集,無論是產自歐洲的、還是亞洲的,無論是奢侈品、還是日用品,在這里都可以輕松買到。數量眾多的不同檔次商場、集市能夠滿足不同階層的選擇,被人稱為購物天堂。一位馬來西亞游客告訴記者說,泰馬兩國國土相接、來往便利,很多馬來西亞人到泰國就是為了購物,攀提電腦城、水門市場是必去場所。
泰國地處熱帶、氣候炎熱,而各大商場冷氣十足、配套設施齊全,在所有商場都可以繳納日常費用、聚餐娛樂、辦理銀行業務、甚至復習功課,因此泰國民眾每周都要光顧商場,同時購買所需物品。街頭的集市更加便利,不少根據民眾作息時間傍晚開張、凌晨收市,成為晚上空閑民眾和體驗東方不夜城游客的絕佳選擇。
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消費習慣也會有所不同。由于泰國的實體購物非常發達,而不少消費者又對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存有疑慮,所以相比之下,傳統購物方式更受民眾歡迎。但也有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開始熟悉網上購物,許多公司也開始實施在線經營以吸引更多的顧客。根據尼爾森公司的調查統計,泰國網上購物市場規模在2010年已增加到147億泰銖,網上購物人口增加到250萬人,平均每人消費13181泰銖,其中41%消費金額通過本地購物網站,其余59%則在外國網站上消費。泰國民眾網上消費以服裝飾品為主,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是網上商品價格較便宜。
體驗與推力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互聯網用戶,且網絡消費者數量目前名列全球第二位,達到1.45億人,僅次于美國1.7億人。隨著個人收入的增加以及網絡購物體驗的完善,中國的網購支出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快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在零售總額中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3%增至2015年的7.4%,網上銷售額將以33%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有望超過美國,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
該公司分析認為,盡管收入水平是影響網絡購物的因素之一,但網購體驗卻是中國消費者進行網絡消費的主要推動力。在未來五年內,大多數中國網絡消費者將積累豐富的網購經驗,其年均網絡消費支出將增加近一倍,達到940美元(約合6100元人民幣),接近美國目前1000美元的年均水平。隨著中國網絡消費者的日漸成熟,其需求也將隨之發生變化——不再只是尋找實惠的交易,而是日益看重獨具特色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以及引人入勝的網購體驗。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增長得益于眾多因素,不僅僅是中國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互聯網不僅價格實惠且廣泛普及。據統計,印度和巴西的寬帶上網費用分別為每月30美元和27美元,而中國的寬帶上網費用僅為10美元。其次,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實體零售業覆蓋范圍有限。此外,實體零售店的成本高昂。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實體零售店的租金占據了運營成本中相當一部分。而低廉的運輸成本也有助于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中國1公斤包裹的郵寄成本平均為1美元左右,而美國為6美元。
但中國消費者的網購渠道與世界其它國家的消費者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只有19%的網絡消費者訪問品牌或制造商的官方網站,而這一比例在日本和歐美等國中為41%至60%。中國消費者發表的在線評論數量最多,同時也是閱讀在線評論最頻繁的消費者,主要原因在于信任問題——有些網絡商家可能出售冒牌商品或劣質商品。在20個受訪國家中,中國消費者最有可能表示他們曾閱讀或發表過在線評論,這一比例高達40%以上,幾乎是美國消費者的一倍。
另外,中國的超級消費者群體正在崛起。該群體通常在不同產品類別中進行大量交易,占網絡消費總額的40%。他們經常抱怨配送速度、可靠性、質量保證、成本和交貨周期等問題,渴望有趣和探索性的購物體驗,在網上瀏覽和購買不同產品時會進行多次比對,希望擁有多個選擇的愿望逐漸加強。
網絡購物,正在悄悄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