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潘家園買了一把破茶壺,然后就說是明朝的,送到拍賣公司拍賣,然后就有人以一百萬拍下來。這似乎不觸犯任何法律,而且還十分高雅,只能說我眼力好、撿了漏兒,這叫以假為真。”郎永說。“我拿了一件乾隆的花瓶,擺在琉璃廠,你花1萬塊買了去,其實值100萬,這叫以真為假。”
在古玩店和拍賣場上演過多少次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得而知。“我聽到的一個故事是:兩企業競標一個千萬的項目,對手送了領導一輛路虎免費試駕。這邊企業沒那么多錢,于是花幾千塊找人仿了一幅齊白石,拿到拍賣公司自賣自拍了一下,拍了80多個(萬),然后帶著拍賣公司的付款憑證送給了領導,反正是一錘子買賣,拿下這個單子就行。”郎永說。
曾經一度,文強收到的那幅張大千的“青綠山水圖”被鑒定價值高達364萬余元,震驚了不少人,但在隨后的庭審中,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一般仿品”。
只是不知道,送畫之人的事兒文強給辦了沒有?
預付卡:“收禮便利性”
“還有很多禮品需求沒有得到激發,比如,領導過生日,沒人告訴你送什么合適。”
與高端定制走專屬化、唯一性相比,禮品集成商看似在走一條相反的路。它們把禮品的品種泛化,把選擇權交給收禮者自己。
可跨地區、跨行業、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預付卡,可以說是禮品集成商的一大得意之作。這種卡預存金額,往往可以在餐飲、服裝、健身等多家商戶使用。
2012年元旦前夕,記者在某預付卡辦理中心看到,前來采購的人絡繹不絕,采購數額大多在數百張、上千張,以企業采購為主。數據顯示,在中國,僅一家預付卡公司就服務面向5800多家企業客戶,發放預付卡90萬張,加盟商戶4000多家,直接持卡人超過115萬。
除了幫助企業管理員工福利等,預付卡被越來越多地作為禮品饋贈他人。
一份官方文件能從側面印證預付卡在禮品市場上的走俏。2011年5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建立商業預付卡購卡實名登記制度,對于購買記名商業預付卡和一次性購買1萬元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的單位或個人,進行實名登記。通知中還強調,進一步加大對收卡受賄等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與此相呼應的是,據《人民日報》報道,2011年,全國4萬余名黨員干部上交禮金禮券3.86億元。
除了預付卡之外,禮品自選手冊也是目前流行的一種集成手段。張小鵬告訴記者,禮品自選手冊在國外早就出現了,但在國內興起始于2006年。
禮品自選手冊,往往印刷精美,將眾多禮品打包在一本禮品冊中,一般是“8選1”、“10選1”或者“20選1”。收禮人可以自由選擇,并且可以通過快遞送到指定地點。
張小鵬表示,禮品自選手冊有兩個核心好處:選擇多元化和收禮便利性。但他同時表示,從產業角度來看,從事禮品自選手冊的企業前途并不光明。“沒有競爭壁壘,誰都可以來做,品牌、產品、物流都不是自有的。你可以組合這10件,我可以組合另外10件。”
另外,張小鵬認為,贈送禮品自選手冊其實和直接送錢差不多,沒有送禮的情景感,也是其一大敗筆。因此,禮品自選手冊只能作為禮品行業向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過渡產品。
“在中國,還有很多禮品需求沒有得到激發。首先,沒有人提示你送禮,比如,領導過生日你不知道。其次,沒有人告訴你送什么禮品最合適。另外,禮品的采購成本還是非常高,你可能逛了好幾個商場都選不到想要的禮品。未來,能在這三方面著力的禮品企業會有大發展。”張小鵬說。
禮品回收:坐收漁翁之利
“1000元的卡,轉手能賺50元,有時一天能收好幾萬的卡”
從禮品供應商到禮品分銷商,再到送禮人、收禮人,只有收禮人對送禮人進行了價值回饋,整個禮品鏈條才能形成完整的閉環。
但從終端上來看,有的人接受了禮品后自己用了,也有不少人把禮品轉贈給別人,還有人把禮品賣給了回收站和經銷商,這樣又形成了一個渠道的內循環。
從淘寶網到實體店,節日期間的禮品回收是一個熱門行業。典當行、回收商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1月2日,在北京寶瑞通典當行,王女士與典當行工作人員討價還價。她收到了一件貂皮大衣作為禮物,但并不合身,希望典當。標簽上的價格是36000元,但典當行工作人員只愿意估價3000元。
相機、電腦等數碼產品在典當行的行情也很不好,即便全新的產品也只能典當原價的3折左右。典當行看準了,前來典當的人其實并不在乎當品實際能當多少錢,只是想處理掉“雞肋”,放在家里也是沒有用,不如換些錢實惠。
就在王女士討價還價的當口,一行6位中年人來到寶瑞通典當行,他們買走了價值數萬元的翡翠手鐲,說是要送人。當記者詢問為什么到典當行購買首飾時,他們回答,一來因為典當行價格確實比珠寶商店便宜,另外,這里有一些“老貨”,料子好,用料也足。
在典當行的絕當商品中,名表、黃金、珠寶是最受歡迎的物品。
節日期間,路邊很多煙酒零售店也會掛出“高價回收禮品”的招牌。“煙、酒、茶葉、保健品等都可以回收,名煙名酒的回收價一般為正價的60%~80%。”一位從事禮品回收的商販告訴記者。他回收禮品后,主要是轉賣給零售商店,也有一部分進了典當行。
在北京家樂福慈云寺店,在門外專營“收卡”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不僅回收家樂福購物卡,也同時回收其他商場、超市的購物卡。面值1000元以下的購物卡,她一般以8.5折回收,3000元以上的一般可以給到9折到9.3折。回收價格還要根據卡的不同類別來,“超市卡不好賣,回收價比較低,商場的高一些。”據她介紹,卡收上來以后,要統一交給上線,分門別類后,再賣給有購物需求的人。比如1000元的卡,以面值的8.5折回收,轉手9折賣給需要的人,能賺50元。
“年前送卡的人特別多,有時一天能收好幾萬。”她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