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量保健食品消費者倍感驚慌的螺旋藻“含鉛門”,終于在3月30日凌晨四點迎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紙聲明,聲明稱,以藻類為唯一原料輔以少量輔料組方的產品,鉛指標限量為2.0mg/kg.此前最令人困惑的“有關標準到底是2.0mg/kg還是0.5mg/kg”的爭議塵埃落定,綠A、湯臣倍健等“涉事產品”鉛超標的問題得到解答。
由于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理想食品”,小小的螺旋藻引來各路資本掘金。而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含鉛門”風波,已經撼動到未來產值沖刺100億的螺旋藻產業。要推動這一產業快速發展,必須盡快解決企業夸大宣傳、產品重金屬污染和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
數款螺旋藻產品洗清“嫌疑”
國家藥監局公告顯示,今年2月其組織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市藥品檢驗所等7家檢驗機構對市場上部分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開展了鉛、砷、汞重金屬專項監測,并于2月29日布置對可疑產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其中康愛斯、澳奈斯、鴻洋神3產品為假冒保健食品,幸福來牌螺旋藻片(康特力斯)20111214批次產品鉛、砷均超標,而媒體報道的綠A、湯臣倍健和金奧力牌三達紫光螺旋藻片等鉛含量均合格。
為何會造成此種誤解?藥監局表示,G B16740-199中一般產品的含鉛限量不超過0.5m g/kg,而“以藻類和茶類為原料的固體飲料和膠囊產品”限量是 2.0m g/kg.因為這一標準并未對以藻類為原料的片劑做出詳細規定,因此才造成媒體誤解。湯臣倍健公共事務部總監陳特軍向記者透露,關于藻類產品還存在《食用螺旋藻國家標準》G B /T 16919- 1997,其中亦是2 .0m g/kg的標準。而業內人士稱,這一標準其實已在2006年到期,但因為此后國家并未出臺新的標準,所以業內通常都按照1997年的操作。
“含鉛門”風波觸動螺旋藻產業
事實上,螺旋藻產業在國內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市場上一度達到1000多種產品,但其中只有十分之一是通過相關部門注冊審批的。業內人士透露,150克裝的螺旋藻精片售價在130元以上,但市場上部分打著“程海產”標識的產品只賣70-90元,一些網站甚至200元就能買到1000克裝的精片,市場價格差異達5倍以上。
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含鉛門”風波,已經觸動到未來產值近100億的螺旋藻產業。“螺旋藻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品,市場前景美好,但這一產業也存在不少問題。要推動這一產業快速發展,必須盡快解決企業夸大宣傳、產品重金屬污染和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
“螺旋藻目前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江西永新、福建、河南、廣西、海南等地均有養殖,但全球其實只有三個天然螺旋藻產地,分別在非洲的乍得湖,墨西哥的T excoco湖和中國麗江的程海湖。”據綠A總經理楊志紅介紹,綠A有自己符合G A P規范的養殖基地,深加工廠也在全國通過G M P認證。
記者了解到,麗江市政府早在2010年就開始啟動程海湖周邊螺旋藻產業廠家的“關、停、并、轉”一整套行動,希望到2015年,使程海湖螺旋藻發展成為產值過百億的支柱產業。
業界視點
螺旋藻假冒偽劣產品眾多
針對螺旋藻的混亂售價,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市場上螺旋藻的假冒偽劣產品確實很多,主要是某些企業螺旋藻生產加工工藝低下而導致其產品品質的不達標。主要表現在:一是蛋白質含量不足,目前市場上一些螺旋藻產品蛋白質含量僅有30%左右,遠遠低于國家55%的最低標準和國外60%的標準;二是摻雜使假,一些企業為了彌補生產原料的不足,在螺旋藻里加入普通食用淀粉;三是重金屬、微生物超標,藻粉的菌落總數應在5000個/克以下,這兩者含量偏高,會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