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華社一篇《審批合格的螺旋藻為何“鉛超標”?》的文章將綠A、湯臣倍健等螺旋藻產品經營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最后關于國家藥監局對這些企業產品的標準之爭目前又沒有了下文。
作為原料的螺旋藻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螺旋藻的生長環境如何?4月10日~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螺旋藻原料主產區之一的江西贛州調查,不僅發現當地螺旋藻養殖環境不規范,產品含重鉛超標現象成為公開的秘密,同時,由于養殖螺旋藻能帶來高額利潤,大量投資進入,導致價格混戰,忽視了產品質量,很難說這與“含鉛門”沒有關系。
目前,“螺旋藻含鉛超標”事件帶來的巨大沖擊之下,當地螺旋藻行業的前景堪虞。
4月10日~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螺旋藻原料主產區之一的江西贛州,調查發現,贛州一些養殖基地利用化肥培育螺旋藻,這些都市人用來養生的螺旋藻,當地一些養殖戶自己從不食用,而是用來喂豬。
1500平方米養殖池倒10噸化肥
在一片空曠的農田上,修建著上百個高約半米的水池,水池面積多為1000~1500平方米。大部分水池都是空的,水池中裝著一臺攪拌機,輪子和軸銹跡斑斑;幾名婦女正在清掃水池里的淤泥。小石子路上,一輛三輪車顛簸著往水池旁運送化肥。
4月11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瑞金市黃柏鄉杰子腦果園山的螺旋藻養殖基地看到了上述情形。這是瑞金市面積最大的螺旋藻養殖基地。
附近村民介紹,原來路邊有標牌注明了公司名稱,叫“安澤螺旋藻公司”(以下簡稱安澤公司),后來因為修路,標牌拆除了。
小盧是安澤公司的一名技術員工,記者看見他時,他正坐在水池旁,看著對面的婦女清掃水池,不時用手在鼻子面前扇風。
小盧告訴記者,養殖了螺旋藻的水池,池底會有大量沉淀物,味道非常難聞,“對面的水池在清掃,池底的淤泥被翻動了,就有一股惡臭被風吹過來了,刺鼻!
記者看到,除了淤泥外,有些水池的池底還有一層厚厚的鐵銹。“這些鐵銹以及攪拌機上的鐵銹并不會導致螺旋藻含鉛、鎘等重金屬超標!毙”R說,螺旋藻含重金屬超標,最主要受兩種情況影響,一個是養殖使用的水質,一個是化肥使用的情況。
據小盧介紹,一個1500平方米的水池,在養殖過程中,一年中施入的化肥平均超過10噸,包括尿素、碳酸氫鈉等,這些化肥,均含有大量重金屬,“螺旋藻對水中重金屬的吸附能力比較強,因此水質和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屬才是導致螺旋藻超標的重要原因!
馬路另一側,民工涂師傅正在給養殖基地修建蓄水池。涂師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近十米深的大水池,是用來裝收撈了螺旋藻后的廢水,再打回養殖池中,這些水往往要使用三四個月,才會換掉。
“現在這里正在改造,準備建溶解池,化肥全部放進溶解池中,化肥水流進各個養殖水池,沉淀物則留在溶解池中!毙”R告訴記者,改造后,相比之前直接施肥在養殖水池中,能大大降低水中的重金屬含量,“目前絕大部分螺旋養殖基地不具備這種條件”。
小盧介紹,安澤公司螺旋藻養殖水面面積有20多萬平方米,每年產螺旋藻粉400噸左右。
據一位在安澤公司做基地建設的工人柳世勛介紹,除瑞金外,信豐、龍南等分布在贛州市各處的螺旋藻養殖場他都參與了修建,“有許多養殖場就建在河邊,他們也打井取水,但是井水大部分是河里的水滲進去的,甚至還有部分養殖場直接從河中取水養殖!
在安澤公司旁邊的一個村莊里,劉老漢正在將螺旋藻片砸碎,放入喂豬的飼料中。他說,平時他也在這里做工,每年公司都會發一袋螺旋藻片,但他一般都不吃,而用來養雞喂豬。劉老漢說,“看到養殖環境這么差,我們都不太敢吃。”
技術員小盧也說,公司每年發螺旋片,他從來不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