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老板:水質空氣影響鉛含量
瑞金市沙洲壩鎮清水村的一個螺旋藻養殖場一派繁忙,幾十個水池里都養滿了螺旋藻,攪拌機在不停轉動,推動著池水掀起層層波浪。旁邊一個小屋子里機器轟鳴,一臺抽水泵正從一個直徑約1.5米的井里抽水。小屋旁邊有一排廠房,里面堆滿了碳酸氫鈉、尿素等化肥。
養殖場內只有一對中年夫婦在看管,據他們介紹,這個養殖場面積約7萬平方米,每年產螺旋粉100噸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個養殖場距當地一條主河——綿江僅數十米遠,河水自西向東流淌,水質渾濁,呈黃褐色。湖面不時漂來廢棄的塑料等生活垃圾,而該養殖場內的取水井離綿江不到100米。
清水村的村民告訴記者,綿江河貫穿了贛州數個縣市區,受沿江工業企業的污染,水質一直不好。村民帶記者隨便走走,在離該螺旋藻養殖場不到一公里處,河兩岸分布了三個廢舊塑料加工廠。“一到晚上,這幾個加工廠就開工生產,味道特別難聞,他們的取水排水,都是直接依靠這條河。”一位村民向記者說。
“螺旋藻養殖對環境有著特別高的要求,第一就是水源要好,一定要取地下深層水,還有周邊不能有工業生產。”從事了13年螺旋藻養殖的企業主李建華(化名)向記者介紹,螺旋藻對水中含有的重金屬吸附能力非常強,如果水質不好,產出來的螺旋藻粉含重金屬肯定超標。
工業生產帶來的空氣污染,也會導致螺旋藻含重金屬超標。
李建華說,目前螺旋藻原料主產區集中在云南、內蒙古和江西等省區,他從1999年進入螺旋藻行業,看過不少養殖場,他認為,全國可能有三分之二的螺旋藻原料不合格。
李建華表示,他目前經營著三家養殖場,擁有養殖水面50多萬平方米,年產螺旋藻粉800多噸。
“我現在經營的三個養殖場中,其中也有一個養殖場產出來的螺旋藻粉含鉛超標。”李建華說。
質量監管真空
廖德生在瑞金市經營著一個幾萬平方米的小型螺旋藻養殖場,年產螺旋藻粉幾十噸左右,今年已是第4個年頭了。
“我沒有注冊企業,一直被當地當作農業來發展,”廖德生說,在養殖螺旋藻的幾年里,只有當地農業部門的領導來參觀過一次,沒有其他部門進行過質量方面的檢驗檢測。“我們生產出來的螺旋藻粉,除非客戶有要求,否則自己從不主動送檢,因為比較耗時間,成本也高。”他說。
據李建華介紹,目前贛州市共有9個螺旋藻養殖基地,養殖水面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年產螺旋藻粉2000多噸。
4月12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瑞金市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局。一位姓賴的副局長介紹說,瑞金的螺旋藻粉產品沒有申請保健產品字號,檢測這塊不歸食藥監局管,產品質量歸質監局管。
瑞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劉俊對記者表示,瑞金市目前不具備螺旋藻產品的檢測技術,因此他們都是將當地的螺旋藻產品抽取樣品后,送往上一級部門贛州市質監局進行檢測,“目前我們無法提供檢測數據,要了解這些情況,就要到(贛州)市局去了解”。
“我們目前也不具備檢測螺旋藻含重金屬是否超標的條件,都是把產品送到外地去檢測。”在贛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主任田燕生告訴記者,以前的檢測顯示,沒有發現當地螺旋藻產品中存在含重金屬超標的情況。而后,田燕生又馬上改口說,他沒有掌握這方面的相關情況。
“這次‘螺旋藻含鉛超標’事件對行業的影響很大,”一名養殖企業主表示,深加工企業對供貨商的產品質量的要求將更加嚴格,那些不達標的原料生產企業,必須在改行或改造之間作出選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