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內的B2C商業氛圍總是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狀態。而且競爭往往只體現在最沒技術含量的價格戰上,就連幾大B2C企業的老板也開始拋頭露面、不顧禮節在微博上大放傷害競爭對手的言論。偌大的中國市場,仍然難以共存幾家大型B2C企業。
事實上,國內B2C企業的發展狀態,已經引起商務部重視。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昨日在京交會上表示,“到‘十二五’期末我國的網絡零售要突破3萬億,這樣的規模就是成就千億級的B2C企業,也是可以完全實現的。但我們B2C企業并不是去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現在還在打價格戰、相互攻擊,假如這種局面不改變,我們的B2C行情不容樂觀”。
近期國內B2C行業中7家企業共斥資58億元進行大規模價格戰,這是目前發生過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天貓電器城宣布斥資2億元、新蛋和當當網各投入3億元、京東讓利5億元。
另外,除了蘇寧易購和國美網上商城分別拋出20億元促銷資源之外,近期被騰訊控股的易迅網也宣布在3C方面投入5億元進行讓利和營銷。
凡客誠品CEO陳年對于價格戰始終抱著“虧損也要應戰”的決心。他說:“虧損是必須的,價格戰必須打,而且可能還要三年才能結束。”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也做出預測稱:“電商價格戰還會更慘烈。”
看來,國內B2C企業勢同水火的內耗情況,只能讓整個發展環境更加惡劣。似乎B2C剛剛起步就要直奔窮途末路的深淵,不得不靠打價格戰來生存。
中國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而且發展不均衡,始終處于無序狀態。比如發達國家的B2C占比通常為90%,C2C占比為10%,而我國的情況剛好相反。這種情況急需行業和政府部門共同努力,締造一個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