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去的熱潮
一方面,低價補貼難以讓投資光伏電站的企業盈利;另一方面,投資電站也遇到了融資方面的嚴重瓶頸,這讓光伏電站投資熱潮逐漸退去。雪上加霜的是,拖欠補貼現象也愈發嚴重。
“我準備找新工作了。”一家江蘇光伏組件公司電站業務部主管對記者無奈地說,行業的持續不景氣,讓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失嚴重,他表示:一方面低價補貼難以讓投資光伏電站的企業盈利;另一方面,投資電站也遇到了融資方面的嚴重瓶頸,這讓光伏電站投資熱潮逐漸退去。
他透露,國開行去年曾明確表示,將對“六大六小”12家企業在光伏電站投資方面給予貸款支持。在這份名單中,“六大”包括賽維LDK、中能、尚德電力、英利、天合光能和晶澳。“六小”包括阿特斯、晶科、陽光電源、中電光伏、昱輝陽光和新奧。
“不過今年以來,國開行已經陸續收緊了對企業在投資電站方面的貸款。”上述人士表示,他透露說。
一位在新疆哈密市光伏產業園光伏電站的投資者告訴記者,該園區已經完工的一百多兆瓦的光伏電站迄今為止都沒能上網,其主要原因是當地電網公司尚未鋪設輸電線路,為此園區企業已自掏腰包鋪設線路。“十幾公里長的輸電線路要4000多萬元,升壓站也需要幾千萬元,總投資要近億元,這些費用每家投資者平攤下來需要數百萬元之巨,再加上銀行的10%~15%的融資成本,這些項目很難盈利。”
雪上加霜的是,拖欠補貼現象也愈發嚴重。
此前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在“關于促進并網光伏發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提案”中透露,截至2012年8月,青海省光伏發電企業累計發電8.75億千瓦時,但占上網電價71.8%的附加補助資金近7億元未做到及時發放,給企業經營造成了較大困難。而據業內人士預測,自從2011年4月以來,新的光伏電站項目沒有領到補貼,至少有上百億元的補貼被拖欠。
即將來臨的調價風暴,除對光伏大型電站有影響之外,對曾經期望頗高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也造成沖擊。
上海一家大型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上海地區投資一個3千瓦的光伏發電系統,需投資2.5萬元,每年發電3300度,按0.35元的補貼計算每年只能領到1155元,這需要21年才能回收成本。“因此這基本上不具有太大的投資價值。”
在上述人士看來,按照這個補貼價格,民企虧錢肯定要退出,而國企也會逐步退出,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的崛起或成幻影。不過據他透露,目前五大發電集團已迫于壓力找到發改委價格司商談此事,希望提高補貼價格。“因此,《意見稿》仍有重新修改的可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