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產業鏈
王南告訴記者,汽車貼膜市場比較亂,越是亂,越是有利可圖。真的貼膜的高利潤生意滋生了假膜工廠和假膜銷售。
東方汽配城一家汽車裝潢店的老板給記者這樣算了一筆賬:一卷貼膜30米,貼前擋少的可貼10~12輛車,多的可貼15輛車,而一卷貼膜可貼側擋30輛車。而一卷真膜成本1萬元,假膜只要500~600元,有的更差的膜可能只需要200元左右。若按一卷3M膜可貼15輛車、每輛車貼膜銷售價格為1200元計算,那么一卷假膜的利潤可達1.75萬元左右。與成本相比,假膜暴利超300倍。
暴利也驅使許多小工廠制造虛假知名品牌。記者在上述汽配城調查發現,不少汽車用品店門口都貼著“貼隔熱防爆膜”的廣告,有些品牌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包裝上還是印上“國際知名品牌”的字樣。
業內人士爆料,一個汽車貼膜品牌如此誕生:先是在美國或者加拿大等國家注冊一個虛殼公司,然后再在網上偽造一個網站,在中國遍地的小工廠里低價收購產品,拿著樣品去鑒定機構花錢買些檢測報告, 然后取個品牌名稱,或者在媒體上做做虛假廣告。
汽車貼膜品牌的虛假廣告比較普遍。 今年央視“3·15”曝光的節目中,號稱源自“以色列軍工技術”的酷思迪、圣羅就被點名。圣羅和酷思迪官網資料顯示,此兩品牌制造商為以色列列哈尼塔涂布有限公司,為全景(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銷,并聲稱有一汽-大眾委托的鑒定證書,但是一汽-大眾方面否認了委托鑒定。
貼膜市場的混亂也與行業內缺乏統一管理有一定關系。當前,汽車貼膜的產品品質、質量由兩個標準進行約束,分別是中國標準化協會GA5141~2007《汽車玻璃窗膜技術規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T744~2007《汽車車窗玻璃遮陽膜》國家標準,這些都屬于行業標準,列入推薦性標準范疇,不具有強制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