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狂奔
事實上,曾在2009年掀起擴張浪潮的自主汽車公司都在吞食苦果。截至4月底,從目前22家上市車企發布的2012年年報來看,中國車企是鉚足了勁達到最優生產規模,不惜“債臺高筑”,上述22家上市車企累計負債高達4491.94億元。南都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絕大多數業內人士均對此“不以為然”,快速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今日負債,則是為了形成規模經濟,降低成本。
4月29日,消息人士稱起亞汽車為旗下東風悅達起亞江蘇鹽城第三工廠尋求的4億美元五年期融資,時隔僅一個月,已有包括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在內的五家銀行組成一支團隊,向起亞提出了俱樂部貸款提案。
事實上,從公布的2012年年報來看,負債投入新項目擴張的企業不在少數。據統計,22家上市車企中,9家企業的負債超過了100億元。負債最高的上汽集團,其負債額更是高達1721.91億元。尾隨其后的三家本土自主品牌車企———比亞迪、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其負債金額分別達到了445.66億元、307.27億元和209.26億元。
另外五家負債超100億元的上市車企分別是福田汽車、廣汽集團、江淮汽車、東風汽車和金龍汽車這5家公司,其負債分別為180.23億元、173.7億元、134.2億元、110.88億元和109.15億元。
生死之爭
一邊是車企瘋狂擴張產能,一邊是車市壓力陡增,庫存增加。到2015年,國內六大整車制造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總產銷目標將超過2800萬輛,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城、華晨和江淮六大自主品牌總產銷目標也將達到1200萬輛,4000萬輛的年銷量都超過現在銷量兩倍多。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曾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各級地方政府對2015年汽車產業的規劃產能已經遠遠超過30家國內主要汽車企業2015年3124萬輛產能的規劃數字,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跡象。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4000萬輛。
“產能過剩是遲早的事,到了2014年或2015年產能過剩的苗頭將開始顯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北京分會會長蘇暉近日表示。而據畢馬威發布的《2012年全球汽車業高管人員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閑置產能高達600萬輛,已相當于兩倍德國汽車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16年,閑置產能還將上升至900萬輛。
J.D.Power公司對未來三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做出預測:到2015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有90多個汽車品牌,為全球所有汽車市場之最,相當于美國市場乘用車品牌數量的兩倍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據一半以上。如此眾多的汽車品牌不會一直都存在在汽車市場上,競爭激烈加劇,企業面臨著優勝劣汰,同時大規模的兼并重組以及市場調整將出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