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為開心白日夢網的創始人周星(微博ID@開心白日夢站長周星,博客地址),看完只有一個印象,草根站長敢說,也敢做,你感受下:
另外關于【創業說】,36氪的品牌內容欄目,由某一領域的一線創業者分享他的行業觀察、模式分析和趨勢判斷;當然,假如你在創業過程中有一些血淋淋的經驗教訓和鮮活生動的故事可以分享(如上),我們也非常歡迎;投稿請寄:tips#36kr.com,具體請移步這里查看攻略
看了36氪近期“面對沒有盈利模式的創業項目,投資人怎么看,創業者如何破?”一文有一些感觸,嘮叨嘮叨。
跟大多數個人網站站長一樣,我只是個草根,沒有GMIC大會上那些大佬們的厲害背景。但是我長時間的接觸普通網友,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對于創業者來說國內的投資環境比不了國外,這是事實,雷軍先生也說了,“只投熟人”。首先,因為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創業項目,投資人面對海量的信息,“投熟人”有更高的優先級,確也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出這種看“人”的投資理念跟國外看“項目”的投資理念完全不同。對于大多數國內草根來說,如果沒有一些關系,基本不可能得到投資。
投人還是投項目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到底是投資項目還是投資人?如果只是投資“熟人”那不就成了高利息借貸而已。“只投熟人“的戰略對嗎?到底是市場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還是一個人(創業者)或者一群人(創業團隊)?
而這樣的環境不僅僅對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投資人亦然。這就要求投資人在紛繁復雜的創業項目中慧眼識精,不僅要有能力從短期來看一些功能性價值的產品,也要從長期來看一些文化價值的產品,這也是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這些功夫也是需要下的。
如果要我舉例子,你可以看到,Facebook前幾年也不盈利,谷歌最開始的時候也根本不盈利,當然這是在國外,國內其實有很多類似谷歌這樣的團隊或者個人,很遺憾,他們都不是投資人的熟人的熟人,因此我們就很難看到。他們只是埋頭認真做自己的產品,真正去聆聽用戶的需求。我覺得作為一個投資人,大量的時間應該花在對項目本身的體驗上,而且是多角度的體驗,長時間的琢磨,而不是5分鐘就做定論。就像美國偶像的選秀一樣,有時候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在一些不靠譜的項目上,因為如果你不給這些“看起來”不靠譜的項目時間,一味追求安全,信任做事的人,那也就相當于倒洗澡水同時把孩子也倒掉了。這些功夫是沒有捷徑的,直到你找到一個讓你感到“頓悟”的項目,就像美國偶像一樣,評委感到touched。
什么樣的項目用戶會為之付錢呢?很簡單,對用戶來說有價值的,而且80%都是有實際價值的東西。
不能光聽用戶說,還要觀察他們做。有些時候,用戶會把生活中的不便利告訴你,但也有時候他們根本不說,因為他們習慣了,而如果你能看到他們在使用中的不便,并進行改進,對用戶來說,那就是超過預期的便利,那就是對他們有價值的。
當然以上是功能價值,具體的有類似Evernote,各種郵件系統,IM系統。這里不贅述。
但是還有一種,就是內容價值,比如文化創意方面的,比如一本小說,一幅畫,一首音樂。為何最終Facebook會有高達8億的用戶。這個是傳統互聯網企業永遠也想不明白的,因為在互聯網的早期,門戶網站往往掌握著話語權,對待用戶是從上而下的高姿態。但可惜的是,這一切在發生變化,忽視草根的力量就只能像昔日門戶巨頭們一樣無頭蒼蠅。
我會告訴你,我在地鐵上看到10個人中有5個在用手機看小說,3個玩游戲,2個聽音樂?
跟那些牛氣的大網站相比,社交網站更加接地氣更加草根,大部分的普通用戶根本不會再看那些大網站的東西,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從普通用戶的角度思考過問題,與其這樣,還不如更多的跟與我相近的朋友們交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