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高德 百度
據鈦媒體報道,這兩天的投資并購消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先是阿里宣布入股微博,然后百度確認收購PPS,今天阿里又宣布投資高德地圖。阿里和百度是兩頭并購怪獸,但兩者在投資并購方面的思路理念又有何異同?為什么百度放手讓阿里娶了新浪,又在高德地圖的投資上無動于衷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阿里和百度各自投了什么?
阿里投資比較雜,在電商領域,投過shopEX,口碑網,電商服務公司寶尊,美團等;在物流領域投過星晨急便,百世物流等,在SNS領域投了陌陌,最近還投了微博,在泛互聯網領域投過搜狗,phpWind,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收購了蝦米音樂等。可以說,阿里缺什么就投什么,馬云下的是一盤大棋,搭的是一個生態體系。這是阿里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也為此花了不少冤枉錢;在并購上整合也是一個難題。
百度的投資和并購相比較阿里一方面數量少很多,另外一方面更注重對百度核心業務的補充。在我看來,只有兩種對象會吸引百度這只大鱷:一是獨立業務的前景,意思是投資或并購對象商業模式上足夠獨立,可以獨立培養成才或者成為好伙伴;二是能和百度進行戰略協同的。在愛奇藝的投資方面是前者,在去哪兒和安居客的投資方面是后者。當愛奇藝獨立長成參天大樹后,對PPS的并購又是后者的理念在發酵了。
我們來拿微博這個例子再來具體分析分析。為什么最后變成了阿里浪,而不是百度浪呢?新浪微博最值錢的是其5億用戶(打個折也有1個億),而非互聯網技術。和微博聯姻,并不能給百度的搜索服務帶來直接的明顯提升;如果是買用戶角度,5億多美金又有些貴。你看google沒買facebook,雖然所有的社交產品都失敗,但google也活的挺好,沒像坊間預測會像雅虎那樣邁入死亡。所以微博對百度重要,但不算是戰略資產,必須攻下。但對阿里來講,微博的意義就不同了。第一,阿里缺媒體,正好補上短板;第二,社會化電商,C2B這些電商未來的趨勢需要微博;第三,微博還是移動互聯網,也是阿里的短板。三合一花5億多美金值了,估值也就30多億,想想facebook的估值,微博想象空間巨大。最后再加上微博可以給阿里IPO增加的故事,甚至可以幫助阿里獲得千億美金的IPO市值,那5個億美金又算什么呢,簡直太便宜了。
回到阿里投資高德,為什么是阿里,不是百度?讓我們先比較下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
讓我們看看易觀國際2012.10《中國手機地圖市場專題研究報告》整理的內容,報告的內容很多,指標也非常多,百度地圖比高德地圖主要在兩個方面有優勢,第一是用戶,第二是資源整合能力。
一、手機地圖用戶
2012年第二季度,除日漸衰落的谷歌地圖外,其他幾家主流手機地圖累計賬戶規模的增長率非常可觀,都均達20%以上,其中百度地圖增速最為迅猛,環比增長率為68.3%,圖吧地圖、SOSO地圖緊隨其后,分別為66.5%和62.5%。高德的優勢在于做汽車專業導航,人群相對比較老化和細分,主要為車載導航或者由此發展過來的用戶。百度借助其互聯網優勢,用戶覆蓋力更強,用戶群也更相對更年輕。
另外從用戶粘性方面,百度地圖、高德地圖以及谷歌地圖分別以21.3%、19.3%、19.0%的比例占據中國手機地圖活躍用戶市場份額前三名的位置。 百度略微領先。
二、資源整合能力
手機地圖搜索的信息廣度隨用戶需求的提升而不斷拓寬,起初手機地圖是由圖商提供基礎POI數據,從而解決用戶的出行需求;然而單一搜索對用戶來說并不足夠,于是出現深度POI信息的搜索,滿足用戶對位置信息甚至生活信息等更深層次需求,那么未來手機地圖搜索要解決的不僅是這些,而會擴展到全網,也就是泛網搜索。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深度POI數據本身便是一種價值,深度POI提供商可以直接出售或者通過開放API的方式盈利。
以圖商地圖數據為載體,餐飲、旅游、酒店、房產等各類深度POI數據的按需整合,從而實現平臺化的發展,將是未來手機地圖的發展趨勢
百度作為互聯網巨頭在資源聚合方面擁有巨大的優勢,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百度地圖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大眾點評、飯統網、攜程、藝龍、去哪兒、酷訊、好大夫、39健康、易車、雅酷等40多家,涉及餐飲、酒店、健康等垂直領域。
如果深度POI數據仍無法滿足用戶,則需要使用泛網搜索,提供地圖數據以外的站外信息的搜索查詢,雖然目前仍沒有典型廠商切入這部分,但這將成為手機地圖平臺化的必由之路,而百度、騰訊等廠商則在此擁有較強的先天優勢。
小結: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的出來,作為互聯網巨鱷的百度在地圖上無論是用戶還是資源整合方面都比高德地圖是有優勢的。高德的主要優勢還是在導航上。既然對百度來講既然已經在地圖上處于市場第一的地位,增速也高過高德,已經為未來移動端的LBS搜索,將可能重現PC霸主的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加上用戶重合度也高,技術也沒有明顯優勢,收購或者投資高德自然不劃算。相反,對阿里來講,高德在地圖上的地位,可以幫阿里無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O2O領域完成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
從最近的并購趨勢來看,由于VC普遍IPO退出無門,加上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尚不成熟;中國互聯網終于進入了寡頭時代。不過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講,寡頭爭購,總比項目找不到盈利模式而爛在手里面的好。中國的互聯網巨鱷們在并購上花的錢遠少于美國同行,在過往任何一種創新的應用他們都喜歡自己來做。現在,巨鱷們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御打開了錢袋子,對創業者和風險投資也不能不說是一種利好。甚至有一種創業就是奔著賣給巨頭去的。這沒什么不好,如果巨頭們都肯花錢買團隊,買創新的產品,那中國互聯網的創新才能真正起來。移動互聯網方面依舊有非常多的激動人心的機會,了解兩家巨頭的投資和并購風格,是不是對大家的創業有指導意義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