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樓市熾熱,一線城市不動產價值翻倍地往上走,這也讓地產商成為眾多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然而,并非牛市資產就一定有保障,千萬別低估了貪婪的魔力。
廣州市志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志聯公司”)導演的一房多賣、先押后賣鬧劇讓金融機構、購房人陷入循環法律訴訟中,而開發商則利用時間差坐享房價上漲的漁利。
一房多賣
一年前蔣明先花了近400萬元買下地處廣州中心區域的名為東湖肯辛頓樓盤的房子,到收樓時才發現,房子還另有“主人”,而這位“主人”已經把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準備執行這套房子。這讓花了大半生積蓄安居的蔣明先甚為驚恐。
2012年3月,蔣明先在買房子時,還特意上網查了房屋狀態,“當時顯示的是可售”。在支付首期款后,他極力要求與開發商廣州市志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官網上網簽了預售合同。發生這樣的變故也讓他頗為意外。
“這主要是志聯公司原總經理林志云任內發生的事情。”開發商的股東兼副總經理林志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010年至2012年期間,志聯公司確實存在一房二賣,甚至一房三賣的現象。據開發商自己事后的統計,與蔣明先相仿涉及“一房多賣”的單位有15套,其中的資金達到2億元人民幣。“我們已經革除了林志云志聯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并且報了警,林志云已經被刑拘。”其表示。
高息借款
5月底記者聯系上了該公司原總經理林志云。“我只是協助調查。”其一再強調,并且表示,小業主的利益會得到保障,“網簽就只有一個,這是得到官方認可的。”林志云如是說,其解析稱,其他的“主張人”主要是一些“擔保公司”。
據了解,早在2010年林志云就向一些民間金融機構融入多筆大額資金,這些資金從1000萬到3000萬元不等。事實上,當年廣州樓市度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進入快速上升的階段。雖然政策面不斷重拳調控,但樓價還是高歌猛進。據該市國土房管局發布的《2010年廣州市10區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通報》顯示,當年廣州一手房價為13174元/平方米,首度進入萬元時代。
2010年上半年東湖肯辛頓還處于開工建設階段,還難以分享迅速飆升的樓價。但當時的志聯公司并不缺乏資金,因為同年3月18日,志聯公司與廣州市農村商業銀行花都支行簽訂了《借款抵押合同》,以38套物業為抵押向農商行借入兩億元債務。對于只有一個項目,且項目工程已接近尾聲的志聯公司而言,握有的資金已足夠應對。而到了2010年7月28日,東湖肯辛頓已經拿下了預售證,開始進入銷售階段,為何開發商還需要頻頻融資。林志云對此的解釋是公司需要“滾動發展”,因此謀求借入資金。
在一份企業借貸糾紛訴訟中可以看到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這份(2012)穗中法民二初字第79號案的起訴狀中顯示,2010年11月,志聯公司準備以惠輪公司做抵押,由志聯公司擔保借款8000萬元,林志云以其志聯公司自有股份做擔保,準備為其“龍津路項目借款1億元,期限2年,利率30%”。該文件同時顯示,截至2010年9月28日,公司每月的貸款利息已經達到500多萬元,其向民間借入的資金,月利率在3%~5%之間。
是抵押還是買賣
這時候,志聯公司開發的東湖肯辛頓項目有不少已經抵押給廣州市農商行,并且在房管部門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在“一房多押”東窗事發后,林志云曾向記者表示:“誰在房管部門做了抵押登記,誰就有權處理該物業。”
那開發商用什么向民間機構融資?在一份涉及志聯地產的民間借貸糾紛訴訟中,顯示出其中的邏輯。在這份案號為(2012)穗荔法民一初字第706號案件中,包括了一份由志聯公司向羅偉強借款2300萬元的借款合同,這份簽訂時間為2010年7月26日,晚于志聯公司與農商行簽訂的《借款抵押合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