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作為一個在硅谷創業的屌絲,表示這一篇文章給予了他很大的寬慰與啟發、緩解了他浮躁的心態。他在電話里說“我決定要翻譯這篇文章”。于是我決定,奪其所好,搶先翻譯。本翻譯嚴格不遵循信達雅的規范,并充滿了臉妹式風格,歡迎批評指正。
你為啥恁著急啊?
據我觀察,在我們周圍的年輕創業者里——無論技術流還是非技術流——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著一個有弊無利的態度問題:他們實在是忒著急了。
急個啥呢?急著做出一個產品、急著把產品送到TechCrunch去、急著讓它病毒性地傳播開來、融資、再急著讓產品在第一年撈到100萬個用戶、在第二年就能賣個10億美元的好價錢,這樣丫們就能成功地急著在25歲之前退休到海灘上頤養天年(和把妹)了。
他們有一萬個著急的理由:
“這個東西的市場超大!我先看到了這個需求,所以一定要急著在競爭對手行動之前拿下它!成為領域第一人!”
“如果老子畢業的時候創業還沒成功的話,老子就要(像loser一樣)(被迫)去找工作啦!所以一定要急急如御令,趕緊創業成功!”
“(我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我要向自己證明創業可行,所以我才給自己6個月時間去試驗。如果創業不成功,便成金融界的仁。”
“現在投資人對這一塊超看好,一定要把握住大氣候喲!”
“我不想等畢業之后還要搬回去和爹娘住啊!所以現在我一定得融資!不然就一定要靠這產品賺一把!如果這兩個我都做不到⋯⋯那等到六月那悲催的畢業季一到來我就必須為了錢去找工作了嘛~”
以上想法和以下想法都不幸地想偏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快速行動起來,絕不忽視自我提升的機會,絕不為輕松過關的假象迷惑而松懈自己。而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只有當他能從一而終地——從一開始哪怕是零經驗、渣技能、屎裝備——充滿信念、自打雞血、100%為自己的想法全情投入時,才能體會到作為創業者的成功。
快速行動可能讓你感覺很好、很有效率,但聽我說一句:往往你以為你快的時候,你實際上被自己的快給搞慢了。為毛?聽我給你舉個栗子。
幾周之前我和一個小伙聊了聊。這人想創建個在線機構來專門教人編程。他認為現在大學里提供的編程課要么點兒不實用、要么很難有機會學到、要么就貴死人,所以他覺得現在開個公司建個網站來教年輕人編程寫寫代碼什么的最有愛了最有商機了啊。我想說有很多公司已經在這么做了啊,但他給自己的網站設定了一個特殊的國際市場,所以我就先算你想得對吧。
這個小伙真正的問題在哪兒呢?丫是個毫無技術背景的MBA學生,目前正在找人給他寫代碼建他的“教別人寫代碼”網站。這個事實委實讓我感覺有點怪,但又不至于怪得離譜,于是我就問他:“你現在不是個程序猿,但你想建網站幫助別人成為程序猿,你覺不覺得這其實給了你一個先學會編程、然后運用自己的學習心得來創辦網站的機會呢?”他同意了,他表示他正在學編程,可他還說“我需要盡快把網站做好,所以我還是得找人來做網站,因為等我學會建網站,母豬都會下蛋了。”
這位小伙的回答簡直就是個標準答案,并且對他來說很有可能還是個真實又誠懇的答案。在我眼里,小伙子看起來很聰明,并且很有可能會因為這個網站而成功(希望如此)。可急于求成的姑娘們小伙們,急會讓你們錯過一樣最有幫助的東西:那就是習得一項實實在在的技能。這些姑娘小伙們是如此專注于自己定下的那個虛擬的時間限制,如此確信自己擁有的想法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似乎對他們來說,學習編程、設計或者銷售這樣的實用技能已經變得毫無價值了。
我一點也不怪他們。如果我也只有6個月的時間來創造下一個Facebook,我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學那些個屁技能上。
可有一件事,這些努力實現自己想法的人們也許有智力去知曉、卻無法從情感上去認識到。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充滿著未知的世界里,他們那些看起來完美無缺的想法,往往注定了一個失敗的結局。為什么要提情感的認識呢,我想說,他們的智力都沒問題,會讀書、會聽其他企業家講經驗故事,種種途徑都能讓他們得知自己手中的產品能成功的幾率是小之又小。可是,知道一件事的發生對人的行為影響卻往往很小,只有從情感上有過認識才能讓人醒悟,就如同你失敗過一次,那你很容易就會認識到自己在相同局面下再來一次也很可能不會成功。這就是所謂“哦,多么痛的領悟”。
作為一個年輕的創業者,當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產品有多么多么小的機會能成功的時候,你唯一能從這個產品中獲取的價值就是你累積的個人資本——你在項目中的所學所為。就像我的一個好朋友曾經曰過:“重要的并不是這一個項目,也不是下一個項目,而是你不斷地失敗失敗再失敗才能在未來完美執行的那個項目。”
在《大突破》那篇文章里,知名編劇TerryRossio給我們講了他突出重圍進入電影行業的故事:
“當我21歲時,我有過一個非常牛逼的發現。(我至今都非常清楚地記得這個發現,因為在那個相對落伍又愚蠢的年代里,我的思想還是很先進的)。我發現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領域,只要在同一個崗位上干了超過10年,他就會成為這個工作上的專家。無論是雜貨店小二,大學教授,機械師還是飛行員,只要干了10年,你就不得不對手上的工作了如指掌了⋯⋯
自從我計劃好了要把10年的時間用在學習和練習編劇上,我就少了一些壓力:當一件事情注定需要10年時間時,你在第4年就急吼吼地逼迫自己失敗是沒有意義的。這就給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去分析與探索編劇這個行業、技巧、工藝與歷史等等一切。一步一步地,從風格、款式、角色、概念到主題都有了了解。換句話說,我們給了自己練習的空間。而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發現創作一個好劇本的所有要素。”
這段話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因為這簡直就是與“著急”完全相反的心態啊!TerryRossio沒有為了賣出一個劇本而奔波于21世紀公司門前,他乖乖地學到了大學畢業,還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工作,但這就能說明他懶、沒競爭力或者懦弱嗎?這是一個能以10年長時間為跨度來看待一件事情,一個沒有因為必須找工作掙薪水來付賬單就煩燥起來急于求成的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