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興則體育興,國力衰則體育衰。
1908年,我國奧運先驅、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在英國倫敦目睹了第四屆奧運會的盛況,他想到清廷的昏庸、列強的欺辱,憤然提出“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并預言“奧運舉辦之日,就是我中華騰飛之時!”
百年之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昭示著東方巨龍和平崛起。
奧運體育競技,其實也是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
五環旗下,九州歡騰。側耳聆聽,百年奧運史傳來并不遙遠的回響:積貧積弱的上世紀30年代,五環旗下的劉長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與中國百年奧運史相伴隨的是,直到30年前,中國人才真正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在中國南方劃了一個圈,數十年的奮斗,神州大地創造出“中國制造”、“深圳速度”,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創造了震驚世界的經濟奇跡。
美國《時代》周刊說:當北京奧運會主火炬點燃時,全世界見證了一個確鑿無誤的事實:中國回來了———在榮譽的光環下。
崛起:經濟騰飛吸引世界目光
美輪美奐的奧林匹克公園,從早到晚游人如織。北京市民、國內外游客以及大批外國記者漫步在景觀大道,驚嘆鳥巢的宏偉,沉浸于水立方的夢幻,感受贊助商借奧運Cye.com.cn商機展開的“猛烈攻勢”。“和西方的大多數城市相比,北京更加喧鬧,但喧鬧中透著活力。”來自美國的游客柯迪斯·施密特說,“我非常喜歡這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而這正是許多西方國家城市所缺少的。”
活力源自高速增長的經濟消費需求。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用戶市場;是繼美國之后的從石油、汽車到個人電腦的第二大市場;今年,中國的因特網用戶人數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要形容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最恰當的詞匯當然是“奇跡”:申奧成功的2001年,全年GDP總量不到11萬億元,到2008年奧運會舉辦之時,上半年GDP總量就已超過13萬億元,全年GDP可望超過26萬億元,有望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走出上世紀末的通縮陰影,逐步起飛并在調控之下畫出Cye.com.cn快速穩定持續增長的曲線。美國一位中國問題專家詹姆斯·多恩在8月11日的《遠東經濟評論》發表文章說,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國家能比中國更好地體現奧運口號,那就是“更高、更快、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