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敞開懷抱加入全球經濟
如果說奧運開幕式是中國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的一次全方位亮相,那么在經濟領域,這場“開幕式”早已提前上演。
歷史總有些驚人的巧合: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成為2008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就在同一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亮相全球經濟舞臺。世紀之交,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在向世界傳遞:中國要做重要的全球參與者,不論經濟,還是體育、政治、文化。
在WTO歷史上,就算發達國家,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關稅做出如此巨大的削減,在全球化多邊貿易體制中,中國工業品的關稅由加入前的42.9%降到了9%;農產品關稅由54%降到了15.3%,遠低于世界農產品關稅平均水平62%,中國的服務貿易也開放了100個部門和分部門,接近發達國家的程度。古老文明古國渴望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急切,可見一斑。
經濟比政治和文化更容易形成全球一體化。北京奧運會還在準備之初,嗅覺靈敏的商賈名流,早把北京變成了一場“體育達沃斯”。黑石基金去年公開上市曾獲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入股,梅鐸則是積極爭取衛視在中國境內落地,沃爾瑪百貨所有商品,幾乎都是中國制造。企業高層“扎堆”前往北京的理由盡管不同,擴展大陸市場卻是共同心愿,尤其在美國市場成長停滯的今天,企業家都寄望于靠中國市場延續成長動力。
經濟合作之下,文化的交融早已暗流涌動。“和”,這個在開幕式上被著意放大的神秘抽象漢字,在世界與東方大國的經濟交往中更容易被理解:和諧、合作、共贏,一個和平崛起、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東方大國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