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可持續發展續寫經濟新篇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勝利的歡呼,更是理性交流和冷靜思考。
“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些標志性的口號,既意味著觀念的進步,視野的拓寬,也有對于自身差距的醒悟。通過對發展模式的不斷調整和優化,近年來,中國經濟正以更穩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綠色更多了,道路暢通了,空氣改善了。”五年后故地重游的游客谷清君這樣形容對北京的觀感。如果說首鋼搬遷只是北京為舉辦一次成功奧運會所做努力的一部份,而北京市工業促進局淘汰“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企業的規劃,則更說明“綠色奧運”理念與中國新一輪產業調整理念的暗合。
事實上,從2001年起申奧成功開始,中國也開始進入發展方式轉變的一次艱難起步。對環境、交通、科技的追求,一次又一次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專家估計,北京奧運預計Cye.com.cn總收入20億美元,外延產業總體經濟影響717億美元,而一些更宏大的收獲是,奧運將刺激中國轉變粗放的增長方式,提升經濟的整體素質,使中國經濟真正邁向強者行列。
奧運會召開前,7月9日的G8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就促進世界經濟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四點建議,這是中國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世界經濟體系建設主張,顯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發展事業的重大責任感和對國際經濟關系秩序的戰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