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誰都不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了。
隨著中國內地的優質上市資源分流上海,香港榮登2006年全球IPO融資冠軍的好時光也一去不返。這一跌落一方面揭示了香港對中國資源與政策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也說明金融中心香港還不夠“國際”。去年中國個人投資者投資香港股市的“直通車”計劃波折,引發香港股市大幅波動,進一步凸現出中國政策對香港持續上升的影響力。
然而取代香港成為全球IPO融資新冠軍的上海,現在同樣對自己“國際金融中心”的身份心生疑惑。在1月23日開幕的“2008上海兩會”上,“金融中心”又一次成為熱點議題。不同的是,2006年“兩會”時定下的五年沖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悄然改換成了“五年打基礎、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一位參會人大代表對FT中文網表示,去年金融業對上海GDP的貢獻僅為8%,“比重偏低,進步不大”。
一位上海本地學者表示,目前國內“多中心”態勢明顯,天津、北京、深圳都希望做金融中心,長久以來將中國國際金融中心作為自身定位的上海卻苦無突破口。“如果連中國的金融中心都不是,還談什么國際金融中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