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當前投資、消費增長較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的推動,制約內需擴大的因素仍然較多,一些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經濟自主增長的動力不強,要形成穩定的回升勢頭還面臨較多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他指出,決不能因為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就盲目樂觀,思想和工作上一旦松懈,經濟就可能出現反復。因此,必須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調控工作不能放松,調控重點要更加突出。
“另外,從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看,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日益加大!痹撠撠熑朔治稣f,盡管我國很多行業的生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總體上仍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物質資源的大量投入,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當前經濟發展遇到較大困難,既是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結果,也反映了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發展方式轉變滯后的問題仍很突出!
他尤其警醒地指出,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領域原本就具有較大優勢,這次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又普遍高度重視培育危機后引領全球經濟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技術、節能環保等高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這將對我國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帶來更大挑戰!
對此,他提出,“我們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在保增長中更加突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力爭做到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相互促進,力爭做到在應對危機中實現國民經濟轉型升級!
應對壓力的六個側重點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中,知名經濟學者常修澤認為,根據中央的新要求,可以從六個方面應對當前面對的復雜局面和下半年的工作挑戰。
其一,加強結構調整的力度。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兩只手”的作用,大力推動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加快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及早謀劃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新興產業,努力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使經濟發展上水平、有后勁、可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