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平均每5.5萬元貸款可扶持1人 創業,帶動3人就業,萬元投入即可帶動就業0.7人。而在一些資本密集型企業, 投入10萬都帶動不了1人就業。
2004、2005年,經濟學界有一場關于中國是否應該“重型化”的大討論。“重型化”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業都有巨大的影響。愿望上是希望避免“重型化”,實際上可能是無法避免。筆者認為,中國正處在GDP人均1000~5000美元的起飛階段,“重型化”的趨勢在相當長時期內還將維續。
不過中國的政策一向以靈活性著稱,政策調控的空間很大。“重型化”固然不可避免,但要避免像2004~2007年那樣的超級“重型化”,控制過熱的速度。
此外就是要樹立就業優先的政策取向。美國在1946年就通過了《1946年就業法》, 宣告促進最大化的就業成為政府的責任。首次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美國政府承擔的就業責任。為了調節就業和失業,國家要干預經濟的發展。
這次中國的刺激計劃方案雖然不是最“就業”的,但比常態要顯得“民生”。而且今年能實現1100~1200萬新增就業崗位,都說明政策也是開始向民生、向就業傾斜。未來的經濟增長應該繼續不唯GDP,而要有就業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