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企業犯愁沒有訂單 現在頭痛招不來工人
深圳制造業出現補償性缺工 徐 恬 劉虹辰 陳 姝 艾建琪 萬紅金 李玫

漫步街頭,地產中介、發廊、商店的招聘廣告處處可見,缺工現象普遍。


目前深圳部分企業訂單量增加,造成短時期內普工的需求增加。
“年初發愁企業沒有訂單,現在頭痛招不來工人。”最近,我市許多制造業企業訂單增加,一些企業第四季度訂單出現飽和,急需招聘大量普工。在一些職業介紹所,甚至出現企業花錢“購買”勞動力資源的情況,“職介所給企業每介紹一名女工,企業額外還要給一筆介紹費。”有專家分析說:“目前的這種缺工不同于我們常說的‘結構性缺工’,也不同于往年的‘季節性缺工’,而是經濟逐步回暖,企業訂單回升后的‘補償性缺工’。”
哪些企業在缺工?企業為什么缺工?如何緩解招工難?勞動者對找工作有什么心理預期?近日,記者赴有關政府部門、一些企業、職業介紹所就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采訪和調查。
寶安七成企業有招工意愿
“我們調查顯示70%的企業在第四季度會出現訂單飽和,員工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中93%第四季度會出現訂單飽和。”寶安區有3萬多家制造業企業,寶安區勞動局最近對全區制造業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用工調查,以摸清“家底”,積極應對。該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對269家員工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進行了全面普查,同時對用工規模在1000人以下的企業進行抽樣調查。調查顯示,70.4%的企業反映目前用工相對困難,有招工意愿,其招工規模占到總員工數量的7%左右。”目前制造業企業主要需要的是普工,該負責人分析,目前的這種缺工不同于我們常說的“結構性缺工”,也不同于往年的“季節性缺工”,而是經濟逐步回暖,企業訂單回升后的“補償性缺工”。他說:“過去,企業招工對男女性別、技術等級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現在沒得挑選,男女也沒有限制了。”
企業花錢“購買”勞動力資源
記者在一些民營職業介紹所采訪,有些經營者開玩笑說:“以前是我們求著企業來我們的市場設攤招聘,現在是企業追著我們幫他們招人。”目前市場上缺普工,尤其缺女普工。深圳市興達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高佳賓說:“一些制造業企業的海外訂單和非必需品訂單增加,尤其電子廠、電器廠非常需要心細手快的女工,但是現在招聘女普工非常難。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工廠,讓我們幫找女工,他們愿意額外花錢‘購買’勞動力資源,只要我們幫他們物色到一名女工,上班后滿一個月,公司即支付給我們介紹所100元的‘額外介紹費’。”
利華成衣(深圳)有限公司招聘主管文剛也表示,該公司普工缺口達數百人,為招聘到合適的工人,該公司打出介紹費的“牌”:“介紹一名熟手給介紹費300元,介紹一名生手給介紹費100元。”
企業批量招工已經形成
以前企業到職業介紹所擺攤招聘,通常需求量是幾十人,而且屬于常態的需求,招人也沒那么著急。但是現在企業動不動就開出招聘幾百人的“用工訂單”,并且要求立即上崗。高佳賓告訴記者:“以前企業招聘工人,要求年齡、學歷,還要求老實、好管理,現在已經大大降低了門檻,有些企業的招聘人員甚至半開玩笑說:‘只要不缺胳膊少腿就可以招進來’。”深圳市興達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對求職者和對應的崗位數進行調查,去年下半年,該職介所的求人倍率為0.79,也就是說1名求職者對應不到1個崗位,而到今年6月初,求人倍率上升到1.19,也就是說1名求職者對應的崗位為1.19個,8月份求人倍率為1.65,9月份為1.85,10月份則達1.95,1個求職者對應差不多達2個崗位,缺工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企業降“門檻”仍難尋普工
“往年雖然也有缺口,但從來不會像今年這么大。”深圳市銀思奇電子有限公司主管詹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到現在缺150名至200名普工,他想了很多的辦法,還托老鄉到內地老家介紹人來深圳務工,當地的月收入跟深圳比就低300元至500元,很多人不愿意來。他無奈地說:“11月我們的訂單已經全部排滿了,12月開多少條生產線,得看能招到多少工人,實在不行,只能推掉一部分訂單,停2條生產線。”有一家電子公司甚至還錄用了幾名輕度殘疾的普工。為了緩解招工難,有關部門向這家公司推薦了16名殘疾人,該公司錄用了7人,該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只要手沒問題,能行走,我們都留。”
用工難不難 企業是關鍵
【本報訊】招工難不難?企業的說法最具說服力。昨天,記者采訪了深圳家電、玩具、電子、配件等企業有關負責人,有的是擁有幾千工人的大廠,有的則是僅有數十名工人的配件廠,但并非所有的企業都面臨“用工難”。鴻名電業制品廠副總經理陳勇雄明確告訴記者:“我們工廠正規、安全、衛生,環境好,招工用工一點都不難。”記者發現,這并非個案,許多待遇福利好、環境過硬的企業并沒有出現用工難。看來,用工難不難,還是企業說了算!
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蔡正富告訴記者:“我們招工一點都不難,現在我們有7000多名工人,由于待遇福利到位,比較好找工人。”據了解,艾美特是深圳“最具愛心企業”之一,這家臺資企業專門投資上百萬將老辦公樓改成“職工之家”,每年撥專款近百萬元設立“職工困難幫扶基金”,還推行員工持股制,目前有1000多名員工擁有公司股份,艾美特由于企業環境好,待遇好,從未遇到過招工難的問題。
“招工是否難,與工廠的環境和生產的產品有很大關系。”鴻名電業制品廠副總經理陳勇雄介紹說:“現在工人越來越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據了解,無論是電子廠,還是玩具廠,或者是服裝廠,只要生產的產品影響工人身體,工人就會慎重考慮。
相關鏈接
為啥招工難
龍崗區勞動局一負責人認為,“招工難”以前也出現過,近期來一些企業又出現“招工難”的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圣誕節就要來臨,企業需要趕訂單,對工人的需求量增加導致的緊張外,根本原因在于深圳普工的薪資待遇已經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現在,內地城市發展很快,深圳在制造業普通員工的薪資待遇相較于許多城市來說,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該負責人表示,龍崗區勞動局多次到內地各城市進行調研,“我們到當地去一了解,才知道內地在招普工方面給出的待遇和深圳基本差不多,因此,當地許多人會選擇留下來,不用背井離鄉,而且當地的生活成本也比深圳要低。”
該負責人表示,深圳“招工難”的很大原因在于中國各個城市都在快速發展,各地用工都在增加。“同時,中央采取的惠民政策也給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農業稅的減免,學費的減免,都給百姓減輕了負擔,農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出來務工的積極性自然就下降了。”
寶安區勞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用工緊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正處于勞動力資源“青黃不接”的淡季,該負責人說:“招工與農民收割水稻一樣,一年分兩季,求人旺季為每年春節后及7、8月份大中專畢業生畢業期。目前這個時候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南方現在正在秋收,不少農民工在老家收稻子,而北方則處于冬季,很多人選擇來年開春后再外出務工。”
由于國家陸續出臺了有關政策,如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提高農村糧食收購價等,導致一些農民工不愿意出外務工。該負責人說,不僅在深圳,在珠三角、長三角,勞動力市場短缺的矛盾也存在。但從務工的大環境來說,深圳的比較優勢逐漸削弱。該負責人說:“我們到茂名招工,當地的服務員說在當地包吃住月收入為900元,目前深圳關外的最低工資為每月900元,普工每月包括加班工資,總收入一般在1500元,對勞務工來說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政府行動
“四招”緩解企業“招工難”
【本報訊】最近,寶安區勞動局帶著企業和大批崗位“組團”到河源、茂名等地招工,緩解企業“招工難”。除了組團到外地招聘,寶安區勞動局連出“四招”幫助企業“解渴”。
“第一招”是組團到外地招聘。寶安區勞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剛剛組織了80家企業,帶著1.8萬個崗位到茂名招聘,當地組織2萬名應聘者入場,3000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國慶節我們還組織30多家企業到河源招聘了1000多名員工,目前很多已經到崗。”
“第二招”是利用公益職介平臺,在春節前開展100場免費招聘會。目前該區共有11家公益職介機構,每月10、20、30日都會舉辦免費公益招聘專場。
“第三招”是調動民營職介的積極性,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第四招”是印制“歡迎到寶安務工”的邀請函,分發到各個企業,由企業員工帶回給他們的親友,以政府名義邀請對方到深圳務工。該負責人說:“我們跟企業的負責人在交流的時候發現,老鄉帶老鄉、親朋好友介紹務工的形式,很受務工人員的歡迎和信任。”
不過,該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政府搭臺為企業緩解‘用工難’,但用工的主體是企業,最后還是需要企業通過產業升級,才能真正有出路。”
面對“招工難”,龍崗區勞動局負責人也表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目前“招工難”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招普工難,二是結構性缺工。針對招普工難,龍崗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首先是政府搭建好招工平臺,為企業招工和求職者應聘搭建平臺,開展專場招聘會;其次,利用下屬事業單位如工人職介所,為企業和勞務工每天開放免費的招聘會;另外,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育民辦職介機構,“我們有10多家主要的民辦職介機構,他們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除了現場招聘以外,他們還為一些大型企業專程到內地各城市去招工,解決企業用工問題。”
對于結構性缺工,也就是技術性人才的缺乏,該負責人表示,政府將通過招調工的形式為企業找到合適的技術性人才,同時鼓勵企業自己培養,企業內部培養的人才達到一定的等級后,政府將給予培訓補貼,“今年,龍崗區已經補貼12.3萬人次。”同時,也鼓勵一些民辦培訓機構進行培養,政府部門加以審批和監管;另外,和省外、省內其他縣市的勞動部門、技術院校進行洽談,直接帶手續、帶企業過去,建立人才合作機制。
企業聲音
招工比以前難了
【本報訊】自今年二季度以來,部分紡企訂單顯著增加,拉動了紡織行業的崗位需求,紡織行業內先后上演“招工熱”和“招工難”。一些在金融危機中幸存下來的紡織企業,在訂單回暖后,又陷入了缺人手的困境。
劉先生是一家紡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近來公司接了不少來自歐美的訂單,這使得用工缺口愈加明顯。“最難招的是流水線的工人,比如像車縫這一類”,劉先生告訴記者,隨著企業的規模擴大,用工需求不斷增加,近幾年僅流水線工人的年需求量就達1萬。他說,這兩年工人是越來越難招了。他還說,原來以為金融危機引發的小廠倒閉潮,工人會向大廠轉移,但結果并非如此,而是農民工大批舉家返鄉另謀發展。
深圳市紡織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景升告訴記者,像劉先生遇到的問題在深圳的紡織企業中很具代表性,工廠滿負荷運行不能滿足訂單需求,不得不新開生產線,并四處招聘工人,一些百人左右的小公司更加困難。“年初愁訂單,現在訂單穩定了,又發愁招不到工人”,在采訪中,記者常常聽到如此感嘆。
昨日,記者來到寶安的震得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阻式模擬觸摸屏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就告訴記者,公司一年前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發展遇到了阻礙,流水線幾乎癱瘓了,當時員工都紛紛離去,整個工地不到20人。現在這個坎總算邁過去了,國際國內的訂單也多了,但是卻大量缺乏工人。
記者了解到,這個企業就缺乏100多名專業技術工人。陳先生非常無奈地對記者說,在電阻式模擬觸摸屏生產這個專業領域里,其實在深圳就那么幾家企業,容納工人的數量也是固定的,很多工人學了技術,找不到合適的企業,他們為了生存,也許就改行或者去了別的城市,要把這些訓練有素的工人再召喚回來,還真不容易。
求職者心聲
寧做“低薪”技術工
不做“高薪”普通工
【本報訊】“不想做普工,想找個技術類的工作,即使起薪低一點也沒關系。”記者昨天在勞動力市場采訪,不少求職者表示,寧做“低薪”技術工,不做“高薪”普通工。
“我找工作肯定要找個技術類的工作,能學點東西,收入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王斯林即將從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他告訴記者,“我學的專業是模具設計制造,找工作第一看重是否專業對口,還看重公司是否有發展前景。月收入有1200元以上、能滿足基本生活就可以接受了。”當記者問如果有一份普工的工作,遠遠高于月薪1200元,是否愿意做?王斯林說:“肯定不愿意做普工了,將來的發展前景比現在掙多少錢更重要。”
在新路程求職的唐先生來自湖北,他告訴記者,“我這次來深圳已經有三個多月了,大部分時間都在找工作,到過不同的廠上班,但都沒有上多久。”當記者問他為什么頻繁辭工找工作時,唐先生說,“誰不想找個好點的工作啊。”當記者問想要什么樣的待遇時,唐先生說,“作為普工來說,一個月的收入應該在2000元左右,才能基本滿意。我原來是做模具,有一定的技術,所以我希望能更高一點。”
記者先后調查了20多名求職者,六七成求職者表示不愿意做普工和服務員。寶安區勞動局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我們最近組織企業到外地招聘,當地的農民工求職時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工資多少,而是企業有沒有品牌、企業是否提供培訓的機會、工作環境如何。”一些職場的專業人士分析,如今外出打工的都是80后甚至90后勞務工,他們的學歷、素質在不斷提高,打工的期望值也在提高。他們放寬了打工視野,改變了傳統的務工觀念,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于“打工糊口”的初級階段,他們開始學會如何經營自己和調整位置。除了工資福利外,不少外來工也很看重自己在企業里的發展。技術含量高、能走上管理崗位以及能學知識長見識的職位備受外來工青睞。
相關新聞
今年前三季度
深圳出口增長明顯
【本報訊】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外貿出口從不同方面釋放逐步回暖信號。昨日,記者從深圳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實現外貿出口1116.2億美元,降幅比前8個月收窄0.2個百分點,且對東盟逆勢增長13.1%。集成電路、電話機等電子類產品出口增長明顯,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穩步上升。同時,前三季度出口超過5000萬美元的民營企業達4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2家。
據了解,前三季度,深圳機電產品出口842.9億美元,下降17.9%,收窄0.3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市出口總值的75.5%。對部分傳統市場的機電產品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對歐盟出口105.8億美元,下降21.9%,收窄0.7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28億美元,下降19.6%,收窄1.9個百分點;對印度出口26.9億美元,大幅增長51.9%。此外,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5.1億美元,增長7.2%;
具體品種方面,部分電子類產品出口有明顯增長。其中集成電路出口19.2億美元,增長30.5%,擴大11.2個百分點;電話機出口75.7億美元,增長10.3%。同期,部分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穩步上升。其中,家具及其零件出口20.5億美元,增長2.4%,擴大1.7個百分點;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17.4億美元,增長7.7%,擴大0.6個百分點;箱包及類似容器出口15.4億美元,增長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