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要到18日才結束,關于“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的建議和相關權威公報目前還沒有披露,但種種跡象表明,未來五年間,中國政府將更加注重經濟質量的提高,同時推動區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社會改革等方面的多項政策措施“破繭”,從而協調推進各領域改革。
觀察五中全會,“改革”無疑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視角。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決定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全景圖,一些影響全局和長遠的改革任務,將集中在這五年完成或取得突破。
從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透露出來的信息,人們不難發現,除了繼續強調“科學發展觀”這樣長期強調的治國方略外,還提到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必須秉承“五個堅持”。這傳遞出的是一個強烈信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保障和改善民生”將在未來五年的改革中得到全面加強,各領域改革有望得到更加協調和統一的推進。
“我們的發展不能再繼續付出環境、資源和人力成本被壓低的代價,原來的發展方式已經快走到盡頭了。”在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博客)看來,國家在考慮,一部分人富起來之后,如何讓另一部分人也能參與其中,分享發展的成果,最終達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程度。
專家們認為,中國在“十二五”期間需要盡快啟動新的改革,這與過去30余年的不少領域以單項突破為特征的改革相比,是一個更加全面的綜合改革。“這將是一攬子的綜合改革措施。”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中國在未來的改革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在某些關鍵領域仍處于“裹足不前”的尷尬境遇。例如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城鄉差距以及貧富差距等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涉及多部門的綜合性改革成效不大,比如壟斷行業改革滯后,財稅體制改革未能如期啟動;另外,行政體制改革滯后,尚未有大的突破等。
“即便是‘十一五’規劃《綱要》首次將單位能耗降低20%左右的約束性目標,目前看完成起來也不盡如人意,有的地方甚至用限制居民用電來突擊完成任務。”武漢大學教授陸偉說。
事實上,中國領導人近來頻繁觸及深層次的改革話題,讓人們對未來五年中國協調各領域改革充滿期待——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就明確表示要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而總理溫家寶亦在近期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互動關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