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暫時放下了揮動的“匯率大棒”,但在出席廣交會的眾多中國企業和海外采購商看來,隨時可能發生的匯率摩擦仍然是中國外貿和全球市場上難以驅散的陰影,中國外貿必須做好準備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貨幣沖擊波”。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15日發表聲明稱,推遲原定當日公布的主要貿易對象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中國因而暫時免于被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絕大多數與會中國企業和海外采購商認為,中國不可能屈服于壓力而在短期內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因為這和中國經濟、產業的現實狀況嚴重脫離,也對全球市場的穩定不利,美國政府的此次讓步正說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比價已經逼近多數外貿企業升值預期的‘臨界點’了。現在每一個基點的變動,都會讓企業感到非常辛苦。在我看來,中國沒有讓人民幣快速升值的產業空間。”中國大型彩電企業、創維多媒體(深圳)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助理總經理鄭志強說。
一些市場人士則認為,人民幣近期“穩中有變”的匯率變化不僅有利于中國企業的出口,也對全球市場平穩運行提供了保證,不能因為個別國家轉嫁矛盾的壓力就有所變化。
“早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廣大中國外貿企業就作出了相應的人民幣匯率變化判斷,而依據這些判斷做出的產品出口價格也是全球很多地區經銷商運營的基礎。如果通過所謂的制裁手段‘逼迫’市場打破這種結構,最直接受害的就是該國的消費者。”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說。
根據美國有關貿易法律,如果認定一國“操縱匯率”,美國必須與該國進行磋商,說服其改變政策,并最終可能對該國實施貿易制裁。而根據美國眾議院9月底通過的《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美國政府將可能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征收特別關稅。
“盡管此次美國推遲認定中國為所謂的‘匯率操縱國’,但應該看到匯率問題已經成為是少數國家的政治工具,隨時可能再度拿起。”新明珠陶瓷集團國際事業部總經理吳敏剛說,“‘匯率戰’只是手段,目的還是通過‘貿易戰’舒緩本國經濟結構性矛盾,卻無視其他國家利益要求。”
在本屆廣交會上,一些采購商認為,單邊的匯率行動只會加強各國間的對抗,而對當前急需進一步扶持的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利。來自美國的家電采購商克勞·帕梅不認為中國政府會接受美國的“威脅”而讓人民幣大幅升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