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今后幾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點”。但由于其所涉及的改革內容面廣量大,如何協調好包括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在內的各領域改革,也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一項艱巨任務。
“所謂發展不是簡單地看GDP和發展速度。在轉型發展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收入增長、是福利保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說,我們提出要實現包容性增長,實際上就是指轉型發展不僅要重視資源開發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城鄉空間布局的優化,更要重視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調整。在GDP總量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使普通城鄉居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片“加快”聲中,“民生”正在由社會政策進入經濟政策的主要議程,各領域改革也正被納入大盤統一協調推進。“未來五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Cye.com.cn要在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包括產業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改善環境、分配合理、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方式的歷史轉型。”陸偉說,面對各方不同利益,中國將進一步協調各領域關系,努力實現新的改革全面突破。
業內人士還認為,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的改革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得以推進。如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建立競爭性市場格局;改革分配政策,扭轉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狀況;改革資源要素的價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提升金融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等。此外,文化產業能否作為支柱產業得到重視和長足發展,也值得期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