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稀土氧化物等漲價200%,下游企業減產停產
稀土整合引發泡沫之憂
作者:本報記者郭玉志實習生張蕭藝/文
目前飆漲的稀土價格給產業鏈下游帶來巨大壓力,山西有部分釹鐵硼磁性材料企業已經出現了停產。有稀土下游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價格的飆漲或將引發稀土下游行業的新一輪洗牌,如果稀土價格超過每噸30萬元,預計整個產業發展都將受到傷害。 專家認為,在稀土價格暴漲的情況下,內蒙古、江西等稀土主要產區啟動了大規模的產業整合,可能進一步推高稀土價格。 CFP供圖
近幾個月來,稀土價格飆漲,囤積現象嚴重,令稀土下游企業面臨著重重壓力。 “漲得太離譜了。”談及最近瘋漲的稀土價格,葉憲初語速很急,“加錢也買不到啊,有時候資金打過去了都拿不到貨。” 葉憲初是上海杰靈磁性器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5月13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稀土元素釹、鈰、鐠、鑭等是磁性器材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料,其中亂象已對磁性器材行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稀土產業鏈安全受到威脅的背景下,作為國內稀土最重要的產區,內蒙古自治區正在醞釀一輪稀土上游企業的整合、淘汰,而承擔整合大任的是包鋼旗下的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包鋼稀土”)。 游資炒作跡象明顯
在我國不斷出臺相應政策保護稀土資源、稀土價格一漲再漲的同時,下游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除此之外,稀土價格的飆漲也使得大量游資進入稀土行業進行囤購,將這高漲的行情炒得趨于“瘋狂”。過去的幾個月,稀土價格甚至出現“三天一個價”。
稀土屬于國家戰略性資源,其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在我國不斷出臺相應政策保護稀土資源、稀土價格一漲再漲的同時,下游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加大。除此之外,稀土價格的飆漲也使得大量游資進入稀土行業進行囤購,將這高漲的行情炒得趨于“瘋狂”。 過去的幾個月,稀土價格甚至出現“三天一個價”。 數據顯示,在年初以來短短4個月的時間里,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精礦漲幅平均超過200%。今年1季度,氧化鈰較年初漲幅342%;氧化釔漲幅347%;氧化鋱漲幅124%;氧化釤漲幅168%;氧化鐠漲幅141%;氧化釹漲幅161%;氧化銪漲幅104%。 “國家現在限制開采,他們買去了又不賣,囤在那里,原材料供不應求,價格怎么會不升?”葉憲初反問道,隨著炒作資金的進入,稀土的價格已經偏離了正常的漲幅。 除此之外,因為普遍預期稀土的價格還會上漲,很多稀土分離加工企業也都有貨不愿出手,期待稀土繼續上漲之后能夠賺得更多的利潤。 而作為以稀土等為原材料的陶瓷、磁性器材、節能燈等稀土下游行業,面臨著無貨可進的尷尬。 無論是游資的囤購還是上游企業的“捂貨不賣”,都使得下游企業原料更加難求,面臨著無法繼續生產的困境。面對原材料的緊張,葉憲初也顯得很無奈:“公司之前也有一定的原料儲備,但是并不足以應對這樣的狀況,其實很多企業都會有儲備,現在看來是很有用,但是誰也不會想到會出現這么嚴峻的情況。” 葉憲初告訴本報記者,企業儲備生產原料是要占用流動資金的,大型企業還好,中小型企業通常沒能力儲備太多。 “公司現在已經開始減產。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訂單不能按時完成,還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流動資金。”葉憲初說。 對于目前的情況,葉憲初表示,市場要靠所有企業一起努力維護,相信國家之后也會出臺更加全面的政策來保證稀土產業鏈的正常發展。 “市場不會一直亂下去。”葉憲初認為,游資炒作退出市場后,稀土價格會有所回落,并最終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價格。 杭州大明熒光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大明公司”)董事長唐寅軒則告訴本報記者,稀土價格去年上半年只有5—6萬元/噸,現在已經上漲到28—30萬元/噸,但是,此次稀土價格高漲是“趨勢回歸”。 唐寅軒緊接著向記者解釋,從稀土的生產過程粗略統計來看,采礦費用大約是4萬元/噸,國家資源稅大約是6萬元/噸,再加上3萬元/噸的治污環保費用和3萬元/噸生態恢復費用以及合理的利潤空間,售價應該在25—30萬元/噸才算合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