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的李瑋,在人人網和微信平臺上經營自己的化妝品小店,已經積累了不少老顧客。如今,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代理的足跡遍布微信、人人網、微博等頗受學生們青睞的社交平臺,銷售的產品以化妝品、食品為主。李瑋認為,“微信營銷,支付寶轉賬,快遞交易”這種方式既規避了淘寶店鋪限制,又有熟人保證貨真價實,因此容易被大學生接受。
創業的形式和渠道越來越多,很多在校大學生都忍不住嘗試一下,但是創業和學業如何兼顧,是擺在大學生創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了6名在校創業的大學生,他們對兼顧學業和創業都有著自己的看法。
做生意不能耽誤學業
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制藥工程專業的師祖高明確向記者表示:“制藥這個專業我很喜歡,但是要從專業入手創業太難了,資金、技術、政策門檻都很高。”于是,師祖高選擇了從大學生的需求入手,他和同學在學校里開了一家個性定制T恤的工作室,專門定制情侶衫、文化衫。
師祖高介紹,他的團隊共有4個人,他自己負責項目的運營和產品銷售,還有一個技術總監,另外兩個人分別負責網店運營和物流。“目前比較頭疼的就是,我們沒有工作場地,資金還好解決,我們4個人湊一湊就夠了,但所有的經營都靠自己摸索,感覺很吃力。”師祖高說,自從開始創業后,專業學習只能放在沒有業務的空隙,如果有作業就要熬夜,或者很早起床趕作業,創業半年多了,雖然生意不錯,但感覺確實太累了。
作為校園里的創業者,師祖高說時間越久就越發現專業知識的欠缺,他坦言:“其實我們所學的專業對目前的創業絕對也有幫助,比如說到服裝材料,我們可以用化學知識自己檢驗,而營銷方面,我就能用到《醫藥市場營銷》的相關知識。”師祖高告訴記者,目前的創業活動只是為了積累經驗和人脈,新學期里,他準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做生意也不能耽誤了學業。
同樣準備在生意上收心的還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大學生戚安琪。2012年,戚安琪在使用了一款網購減肥藥后感覺效果很好,看商家正在招聘銷售代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訂購了減肥藥、面膜等1000多元的貨品。結果,一紙箱的瓶瓶罐罐,僅3天就銷售一空。“自己做代理,才知道這里利潤有多大。”戚安琪說,從那時候開始,曾經只發布心情感慨、吃喝玩樂的個人微信,成了她做生意的“門店”,每個月能給她帶來2000多元的收入。
雖然開店會有些忙,但戚安琪非常注意不耽誤專業學習。“每天利用晚上約兩個小時的時間,發布新品信息,有顧客詢問就回復微信。”她表示,自己沒打算考研或出國,只有期末考試周時需要復習,尤其到了大三,社團與學生會的工作也辭掉了,她下學期只剩3門必修課,平時空閑很多,開個網店不會影響學習或者實習。
每天微信里收到的消息或多或少,總會影響戚安琪的心情,“如果哪天生意不好,就會有挫折感,但如果太忙了也比較煩。”面臨畢業的戚安琪坦誠壓力越來越大,她希望照常實習、找工作,把化妝品代理當作長期兼職,既能充實生活,又能賺錢減輕經濟壓力,至于到底能堅持多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