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試水后,田晚平找到了感覺,也有了十足的信心。做最大、最專業的口腔系列產品供應商,這是她的夢想。
作為“過來人”,田晚平給留學生的建議是:多與當地人接觸,這樣可以接觸很多信息。“做有心人,善于發現。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后,說不定商機就在身邊。”她說。
電子專家的光谷速度創業中尋找“快樂”
1969年出生的靳彩霞是國內光電子產業方面的知名專家。她和她的創業團隊一起,在短短5個月里完成了原先預計得一年的工作。其效率之高、成效之顯,被東湖開發區譽為“光谷速度”。
靳彩霞,1997年獲復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隨后赴美國德州技術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后。
畢業后就留在美國工作,靳彩霞的年薪為7.5萬美元——這樣的起薪在當地也算中產階級的收入了。而如果不回國內發展,她在美國的年薪現在估計已達到二三十萬美元。
“美國企業實際上很刻板,老板的意志必須堅決執行。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只能是想法而已。”她并沒有感受到美國的“自由”,更多的只是一種無奈。
2003年,在美國學習、工作7年的靳彩霞回到國內,任上海某光電子公司總工程師。當時,國內的半導體照明行業還是一片空白。在靳彩霞及其團隊成員的努力下,硬是把原先半死不活的企業救活,并推動了半導體照明行業在國內的發展。
2006年4月,靳彩霞來到光谷創業。
創業初期,資金一時難以到位,靳彩霞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時光,她與公司員工一起租房住,“兩點一線,生活單調,但工作很充實。”
從2006年8月至今,從廠房改造、設備訂購、設備調試到生產工藝的調適,再到投產,不到5個月,靳彩霞和她的團隊做了原先預計得一年才完成的工作。
靳彩霞的家人現在還在美國,當初她回國發展時,家人不甚理解。“從美國,到上海,再到武漢,似乎是一步下一個臺階。但我不這樣認為,”靳彩霞說,“在武漢,在光谷,我感受到是一種力量,發展的力量。在自己熟悉和熱愛的行業里,能釋放自己的能量和激情,這不是僅僅用金錢就能買來的快樂。”
在靳彩霞看來,過去干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如今從事的是一份前途無量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