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經驗讓她學會,做事不可一股腦不計后果投入,“設計是公司靈魂,但是要穩穩走下去需要懂得經營、布局。”
蔡慧貞2001年開始思考公司的下一步,離開了俱樂部。她觀察到,臺灣科技產業正逐漸壯大并往國際移動,開始有很多歐美客戶、廠商的需求,更需要整體設計解決方案,不僅會制作產品目錄,還必須會產品包裝、網站設計、企業識別。
這時,有了地中海經歷的她和過去不同了,和蔡慧貞合作十幾年的攝影師邱春雄觀察,她不再是個只談設計概念的設計師,而是談市場定位、對手市占率,甚至拿著客戶營業數字分析的形象顧問。幾乎一半以上的客戶除了企業識別標志外,在蔡慧貞的解說下,往往連平面設計、廣告,甚至人員服裝都交由她打理。
為了充分了解客戶需求,蔡慧貞甚至當起分析師,了解產業發展。當時有家臺欣公司,主要做醫療器材,她不但上網查詢市場狀況,并親自到模具廠,甚至跑去拜訪下游客戶,也因為徹底分析,最后提出歐美和亞洲市場必須用不同顏色的產品,才可能吸引消費者,讓客戶的業績一年成長兩倍以上。
光寶公共關系處處長蘇怡任以最近經驗為例,過去兩年光寶創新獎皆和知本合作,第一年局限于平面設計,今年蔡慧貞建議將獎杯的形狀,改為光寶大樓本身,讓光寶形象更清楚。銀藍色的光芒,雙手合抱的大樓外觀獎杯,也為她自己贏得iF大獎。
地區結盟:吸取外來養分
在臺灣站穩腳步后,蔡慧貞第二步就是要走出臺灣市場。
一家小公司怎么會有資源談合作?為了創造機會,四年前起,只要有比賽,蔡慧貞幾乎都會參加,也因為這樣,兩年前她和五國設計公司組成GDS(Goble design source)聯盟,一起共同接案。
雖然組成聯盟,但是剛開始西方設計師幾乎把東方人視為“Tiger state”(老虎之國)。“他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是不是會吃干抹凈?”蔡慧貞花了一年半時間,一步步培養信任感,每年出臺灣五次,常常只為了聚餐交流。
要取得合作機會,蔡慧貞也有自己的策略。她主動將案子讓出來和伙伴合作完成,“你要先給,不要想先從別人手中拿。”合作伙伴之一、德國kh design設計師哈門(Ms. Nadine Hartmann)說,有一次聯盟設計師一起到德國參展,蔡慧貞卻自愿統整五國作品作形象設計和包裝,光拍照就花了四天。一磨再磨,終于在去年獲得信任,接下五到六件共同設計案子。
走入知本形象設計,一整面的白墻,并沒有掛出得獎作品。她說,“我是故意不掛的,掛在墻上就會被過去的作品局限住,未來我還要繼續比賽下去,讓更多臺灣的設計被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