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1983年 出生于浙江臺州市
2003年 就讀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原湖北教育學院)
2006年 在漢注冊網絡公司
走出大學校園才一年,6月份剛剛過24歲生日的章程,如今已經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網絡科技公司。在許多大學生還在苦于畢業后找不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時,大學還沒畢業的章程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發展目標——走自主創業的道路。
從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四個人,到擁有二三十名員工,章程僅僅用了一年時間。這名出生于浙江臺州的大男孩,儼然繼承了浙江人經商的天賦,敢想敢做,憋足了一股子勁兒要自己做些事情。
不安定的童年生活喜歡玩電腦的男孩
1983年,章程出生在浙江臺州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在當地一家民營建筑公司工作。做工程師的父母常年隨工程隊在外地施工,于是將章程送到鄉下的外婆家。
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臺州農村度過的。和一群小孩在一起追逐玩耍,是我童年最深的記憶,也是最快樂的日子。上小學時,由于貪玩,又有外婆寵著,我的學習成績不怎么好。
直到有一天,父親從外地回來,有親戚提醒他:“如果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去,你在外地賺再多錢也沒用,應該多花些時間陪孩子。”聽了這番話之后,父親決定將我帶在身邊,那一年我剛上五年級。于是,我隨父母到上海定居。
跟隨父母的生活并不安定,由于父母所在的公司承接當地的高架橋、地鐵等工程,經常要隨項目的變動從一個區遷至另一個區,于是我也跟著他們遷來遷去,轉學便成為家常便飯。初到上海時,臺州的課程和上海的小學課程設置差別較大,我有些跟不上,于是小學多讀了一年。
到上海上學并沒有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樣,讓我的學習成績大幅提高。但有一件事情最讓我興奮,那就是父母滿足了我的要求,花了一萬七千多元,給我買了一臺電腦。那是在1995年,個人電腦在上海剛剛開始興起。
剛接觸電腦時,我玩得最多的是電腦游戲。那時候用的是DOS系統,為了不讓父母發現我的游戲程序,我學會用一些命令將游戲隱藏起來。應該說,我對電腦的興趣是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的。
到上初中時,許多同學還在迷戀電腦游戲時,我已經很少玩這些游戲了,而是將興趣轉移到學習動畫制作軟件上,每每制作出自己得意的視頻短片,都要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
最讓我得意的是,一次我自己編了一個簡單的病毒程序,讓我家的電腦一開機運行很快就陷入死機狀態……父親對我的各種小伎倆偶爾給予小小的鼓勵,但多數時候都是一笑了之,不過我總是樂此不疲。
到初中畢業前,我在上海先后轉了幾次學。頻繁的轉學,對我的學習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響,但無形中也培養了我的適應能力。在不斷適應新的環境的過程中,我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很容易與人相處。
初中看同學做生意高二自己賣折扣書
在上海這樣一個大都市上學,對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在上海,我第一次接觸到“做生意”的同班同學,在感慨他們的生意頭腦的同時,我也開始思考“怎樣賺錢”這個問題。
念初一時,父親將我轉到一所貴族學校(一高檔樓盤內開發商建的實驗學校)。也許是因為父母都是有錢的生意人吧,許多同學的頭腦都特別靈光,小小年紀就能發現校園里的商機。
比如,看到很多同學上學為了趕時間,顧不上吃早餐,一個同學就買來切片面包和果醬,用兩片面包夾上果醬做成“三明治”,三塊錢一份在校園里兜售。
上初中那會兒,校園里剛剛興起玩掌上游戲機,但并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這種玩具。于是,一個同學將自己的掌上游戲機明碼標價,出租給班里的同學,為自己賺零花錢。“現在想起當時的情形就想笑,但當時,同學們的這些舉動卻讓我十分驚訝。”章程笑說,念完初中后,他的自理能力已經比較強,于是回到臺州上高中。同時,他也開始留意身邊那些形形色色的生意人,而了解臺州人的生意經越多,他就越為自己是一名臺州人而感到自豪。
臺州人做生意不嫌小,縫紉機、高壓鍋、螺絲、珠花、紐扣……這些“小”貨都是主打項目。許多人白手起家,開作坊,做貿易,以“小”搏“大”,靠著敢拼敢打,將財富滾雪球般地積聚壯大。臺州商人很有錢,上千萬上億資產的比比皆是,但他們又特別低調不愛張揚。
從那時我心里就有了一個夢想,也要憑自己的能力,從小處做起,將來成就自己的事業。在這種想法下,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嘗試——開一間折扣書店。
念高二時,父親所在的建筑公司恰恰在杭州做房地產工程。一次,我到杭州去玩,這次異鄉久別重逢中,我突然覺得父親蒼老了許多,面容顯得那么疲倦。為人子女,我生平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父親的衰老。心中也暗下決心,自己已滿18歲,不能再過多地依靠父母,該自立了。
在杭州的幾天里,我發現街邊的折扣書店生意特別好,消費群體主要是大學和中學的在校學生。我靈機一動,何不在校園里賣折扣書?
回到臺州后,我立即上網查詢折扣圖書的進貨渠道,簡單一核算,就算打五折賣給同學,自己也還有利潤空間。
說干就干,依據同學們的喜好,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的書目,標上原價和五折后的價格。第二天便將打印好的書目在同學中傳遞,他們想買哪本書就提前預付一部分定金給我。就這樣,我的折扣書生意在校園內做開了。
一開始,并沒有多少資金投入,幾乎沒有存貨積壓。我要做的就是和供貨商聯系購書,然后提貨,從同學那收回書款,賺取差價。漸漸地,買書的同學多了,我也會用積累的資金有選擇地進一些貨,讓同學們不用等就可以直接從我手里購書。當然,這樣做一是占用資金,二是有賣不出去的風險。但好處是同學們在我這里現場買書,可以立馬感受到折扣書的便宜,從而愿意在我這里訂購更多的書籍。
賣折扣書讓我每個月都有一兩千元的收入,關鍵是讓我體會到不伸手向家人要、自己賺錢的樂趣。自己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許多。
但是,我的折扣書生意很快就被父親發現。他告誡我,應先以學業為重,考上大學才是首要任務。折扣書店的嘗試就這樣告一段落,我手頭積壓的幾百本書,也陸陸續續通過在校園內擺地攤處理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