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電腦城學裝機大二建立學生網站
2003年,我考上了湖北省教育學院(現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計算機是我從小就喜歡的,而武漢這座城市,父親也曾經在這里工作學習過。所以說,我是滿懷著憧憬來到這座城市的。
雖然是到武漢來求學,但創業的想法一直都在心中醞釀著。大一時,我開始有意識地接觸電腦市場,在廣埠屯的電腦城,我找到一家電腦公司做硬件銷售。一天25元的工資,每周六、周日,我都到公司去安裝調試兼容機,賣個人電腦。前前后后做了10個禮拜后,我感覺自己對電腦硬件這一塊已經比較熟悉了,便離開了這家電腦公司。
大二時,我開始著手更大的計劃,向父母打報告,請求他們支持我購買一臺網絡服務器。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我寫了一份長長的計劃書,告訴他們我想要做的事情,包括做網站、玩網絡游戲等。
2004年9月份,我發起創立了“氧吧工作室”,我的設想是將“氧吧”做成武漢第一學生門戶網。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員主要是自己要好的同學以及許多學生志愿者,大家一起來建設這個網站。但堅持到最后的只有三五個人。因為網站的建設、維護和推廣,遠遠沒有我們起初構想的那么簡單,因此氧吧在短短兩三個月里就經歷了三次改版。
記得第三次改版時,我們幾個好朋友聚集在出租屋里,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鐘,經常忙得忘記了吃飯。實在餓了,就自己煮一大鍋面條,盛在一個大臉盆里,加上各種作料做成拌面,雖然味道很一般,但大家吃起來依然津津有味……
但無論條件多艱苦,我都十分看好綜合學生網站。因為武漢高校云集,有上百萬大學生,而這些大學生在未來家庭中有主導消費的作用,是強有力的后續消費主體,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無疑是商家爭奪的焦點。網站可以在這個巨大的商業鏈條中,獲取自己作為推廣載體的一部分收益。
一個有價值的學生網站,不僅要搭建一個校園傳媒平臺,而且還能通過頻道和欄目設置,為學生的學習、生活、購物、交流提供貼心的服務,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這就是我設氧吧工作室的目的!半m然想法很美,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闭鲁陶f,到2006年,他和好朋友大學畢業前,由于精力不濟,他們幾乎要放棄氧吧。但是,當有公司愿意出價四五十萬元購買這個網站時,他們又不忍放棄,“這至少證明了我們兩年的勞動和創造是有價值的!
注冊成立網絡公司電子雜志放飛夢想
2006年臨近大學畢業,許多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而我已經有了一個打算,就是開網絡公司自己創業。不過,即便如此,我仍然和許多同學一樣,參加了一些大學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甚至到沿海城市找工作。
對此,章程解釋說,自己創業肯定要向親戚朋友尋求經濟上的支持。大學一畢業就自己當老板,在此之前到市場上去看看,是想知道自己這個大學畢業生到底能值多少錢。“這樣萬一開公司失敗了,就用3-5年的時間打工還債,之后等待好的時機進行二次創業!”
章程說,他在武漢找到一家公司,愿意給他3000元的工資,在沿海一座城市,一家公司的策劃崗位也給他年薪近十萬元。這給他增添了不少信心。
有了創業的想法,我開始尋求市場的突破口。因為再像大學時那樣,僅靠給人制作網頁、做網站設計之類的零星業務,是沒辦法維持公司運作的,而且也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氧吧雖然有無形資產,但要真正體現出效益還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經營。
就在我思前想后尋找突破口的時候,一個朋友從日本回國,并且就他在國外學習電子雜志制作相關情況和我進行了溝通。了解到國內電子雜志網站的運作情況之后,我的眼前豁然開朗。通過市場調查,我發現武漢還沒有一家專業的電子雜志制作商和推廣服務商。
2006年8月,我的公司注冊成功,將經營的第一方向定在了電子雜志的制作和推廣服務上。隨之一起誕生的,還有公司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首本武漢學生電子雜志《氧show》。這本雜志用flash的方式將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及動畫等集成,首次單期發行量就達到了15萬冊。而在裝飾、電力、房地產、酒店等行業,公司制作的企業網絡多媒體商刊也迅速得到推廣。
章程說,經過一年的艱苦創業,他的網絡公司已經從成立之初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二三十人。尤為可喜的是,2007年1月,公司還和本地傳統媒體合作,開始發行《大武漢》等電子雜志;3月份,還與武漢本土門戶平臺荊楚網簽訂了合作協議。
說到自己開公司一年的感受,章程打趣地說:“有時候想想,還不如打工呢。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累就一個字!”
但玩笑過后,他認真地說,自己比較喜歡用下面的話來形容目前的感受:唐僧的取經之路注定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自從踏上漫漫征途,他必須一步步向既定目標艱難跋涉。猶如他給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一樣,他自己也同樣被戴上一個緊箍咒,已經別無選擇。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章程對同樣想自己創業的同學們說:“上班是為自己而生活,而創業是為公司為一個團體而活。走這條路絕對不容易,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要有一顆豁達的心去面對一切!”
|